日本的人口和经济是东亚文化圈的一面镜子,同时,日本股市也可以成为另一面镜子,但A股的“撕裂感”却找不到镜子。

3400家上涨,1700家下跌 vs 三大指数微绿,如此撕裂的走势,却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指数可以微跌,只需上涨个股多一点,高层和股民各取所需,彼此和谐。

3000点上下,指数与个股的撕裂走势仍将延续。

90年起,日本股市先是连续跌了20年,转而过去的12年日经指数(+372%)比标普500(+300%)略胜一筹,截至2024年3月4日,日经225指数突破40000点。截至2023年底,日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1万亿美元,总市值仅次于美国和我们。

日本失去的30年无可借鉴,而我们可以摸着日本过河。

去年起,谈论日本“通胀预期与脱离通缩”的声音渐多,我同样拜读了《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书中将周期分为阴阳两段。

阳性阶段,企业资产负债表健康,经营目标在于利润最大化,社会总需求强劲,理想的调控工具是货币政策。

阴性阶段,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社会总需求低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理想的调控工具是财政政策,用公共需求去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缺口。

近期有消息讲,日本正在考虑宣布正式结束通缩,此外,将努力确保工资增长超过通胀,以防止回归通缩。

90年代泡沫破灭,因资产价格下跌而遭受的损失相当于日本1989年GDP的3倍。但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情况,日本的GDP从未低于泡沫时期的顶峰水平,GDP总量长期位居全球前三甲。

2023年德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前五大经济体(GDP以美元计价)分别为:美国 25.4万亿、中国 17.9万亿、德国 4.4万亿、日本 4.2万亿、印度 3.7万亿。

前车之鉴,GDP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就有收入偿还债务。当资产负债表衰退时,当居民部门更愿意存钱,企业部门不再愿意借钱,政府就有必要扩大财政支出。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1991年的38.9%上升至2022年的263.9%。

我们与日本的不同点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叫:“资产负债表衰退”,而30年前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这种现象。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货币政策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结构性改革上,而应该将精力放在财政刺激上。——我不记得这句话的出处

今年市场更加关心赤字率、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这是一个中央财政兜底经济增速的定心丸。

题外话,关于CPI

2023年四季度GDP两年复合增速为 4%,今年的既定目标为 5%左右。年初至今,经济既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更差,整体延续了去年底的格局。

CPI锚定目标 3%,我认为“对物价的指导意义很低”。假定全年CPI可以达到3%的目标,那么将轻而易举的实现5%的GDP增速,意味着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大幅复苏”;换言之,即便GDP实现5%的目标,CPI有可能只在1%左右晃悠。

CPI数据受到个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太大,而消费的前置条件是收入和预期。所以,今年提出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我认为出发点从居民消费转向引导企业消费,但企业行为更多与PPI强相关。

由于我的朋友们展现出良好的个人和家庭状态,“身边经济学”使我一直预期向好,但从其他角度判断,我自去年持续不看好消费,至今依旧。

我的电力设备股提前下车了,其他仓位依旧。

宏观在左,交易在右,资本永不眠!

本文由爱撸铁的程序猿原创。

文|爱撸铁的程序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