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生代表及志愿者来到蔡乐筠老人家中慰问 李德鹏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锴跃报道:今年的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榜样示范导向,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营造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推动“好人”故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3月5日,在汕头市文明办的指导下,金平区文明办、大华街道联合大华二小开展“听好人故事 学助人精神”主题活动,讲述“广东好人”蔡乐筠的先进事迹,并到蔡乐筠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关心关爱身边好人。

“我奶奶是一个勤劳热心的人,任何事情她总是默默地做着,不求回报……”当天上午,蔡乐筠老人的孙子吴洪羽向同学们讲述他奶奶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在大华二小4年级就读的吴洪羽自从奶奶获得“广东好人”的荣誉称号后,也深受感染,成为了奶奶先进事迹的“代言人”,常常向身边的同学老师讲述着奶奶的感人举动。

在宣讲会上,吴洪羽向大家讲述了奶奶25年来照顾邻居百岁老人王琴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蔡乐筠一家搬进竟长社区,与王琴一家成了邻居。在往后的时光里,两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蔡乐筠与王琴结下不解之缘。

王琴与丈夫膝下无子,靠着丈夫微薄的退休金度日。1998年,王琴的丈夫离世。这场突然的变故让王琴的生活变得很被动:年事已高的她,不仅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上和精神上也失去了依托。看到邻居整天闷闷不乐,蔡乐筠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想办法帮助王琴走出低谷。闲暇时,蔡乐筠主动到王琴家中,聊聊家长里短,共同回忆快乐的时光,让王琴摆脱低落的情绪。

2005年,蔡乐筠的丈夫离世后,蔡乐筠与王琴相依为命。蔡乐筠主动承担起王琴的日常生活杂务,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吴洪羽说,虽然奶奶已经80岁了,但她仍然亲力亲为,默默照顾着百岁邻居。春去秋来,蔡乐筠就像照看自己母亲般,日复一日地照顾着王琴。在蔡乐筠的心里,她早已把王琴当成亲人,把照看王琴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没有怨言,不求回报。平凡之中见真情,蔡乐筠老人用简单质朴的行动播撒着爱,诠释着孝,传递着“善良、孝顺、友爱”的精神。

听了蔡老人的先进事迹,大华二小的孩子们也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向她看齐,学习“好人”精神,助人为乐

宣讲会结束后,区文明办、大华街道和竟长社区以及大华二小的有关负责人,学校师生代表以及街道巾帼志愿者一齐来到蔡乐筠老人家中慰问蔡乐筠老人和王琴老人。在老人家中,大家与老人坐在一起交流、谈心,并送去关怀和祝福。

“奶奶,您照顾邻居这么久,不辛苦吗?”孩子们纷纷提问。“不辛苦,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蔡乐筠老人看着小朋友稚嫩的脸庞,脸上露出了温馨的笑容,“我跟王琴老人认识40多年了,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还会坚持照顾她。”除了慰问,学生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还帮助蔡乐筠及王琴老人打扫卫生,擦拭桌椅家具,清倒垃圾,让两位老人的家更加整洁明亮。

学“好人”精神,树文明新风。25年来,蔡乐筠老人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讲述着守望邻里的故事,为他人树立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榜样。如今,蔡乐筠的事迹在当地社区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