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中学本》序

给高中生编《史记》读本,此念久矣。且也曾付诸行动,十几年前就选编了《史记选读》上册,节选自本纪和世家,穿插些常用词解析、高考题练习等。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反映文段长,难度大。我不禁反思:不能为难学生啊。编选目的何在?编选原则哪些?归根结底,还是定位不清晰。

根本目的在于学会读文言文。文言阅读力。

什么是文言文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以东周秦汉典范文本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书面语文,就是标准的文言文。后世文言文是它的承续、模仿。

因此,东周秦汉的文言文是最经典的。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历史文,《老子》《论语》《墨子》《孙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贾谊《新书》、王充《论衡》等诸子文。而《史记》于天下一统,书同文字之后,集文言发展之大成,确然而成文言叙述之典范。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史记》为规范样板的,而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开派宗师。明朝更有人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定位《史记》,以打造文言阅读力,这是没错的。

课外阅读,自主练习,应以兴趣为第一驱动力。趣味性,洵为选材之首要。《史记》中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炫人心魄的小故事,兴趣定位当可过关的。

《史记》人事,许多凝为成语、典故,被后人频繁引用,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此书,积累富赡语料,可以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

还多识乎历史掌故知识。

至于思想道德价值观等人文方面的熏陶功效,就更无需辞费了。

《史记》,正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绝佳读物。

注释程度,也要拿捏恰切。注释详细?还是简略精要?我取向是精要。学生初高中课本已经学过的,尽量不注释。通过常用工具书可以解决的,如《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翻查一下基本上能解决,也尽量不注释,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工具书。我的想法,并不是编一本纯粹的读物,而是一本练习,有一点儿难度,需要学生下一点儿功夫。须知,我是把此书作为我学生的翻译练习作业去做的。那当然不能把一切都直接告诉学生。所以,我名之曰“学本”,而非“读本”。初衷如此,但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敢说,大概还是难免随意性。

书后附上参考译文。翻译原则就是尽量忠于原著,于现代语文转换之同时,最大限度保存原著语文信息,忠于原著语文信息,不随意增,也不随意减,语法结构和修辞格式等尽量亦步亦趋。能照搬的词语尽量照搬,如时地人物等专名;其次用组词翻译,努力保留原著文字信息;实在不行才用替换翻译。句式也是这样,万不得已时,才用调序翻译和补充翻译,如某些倒装句和省略句。照搬、组词、替换、调序、补充,这是我总结的文言翻译的五种方法,前三是词法,后二是句法。因此,本书所有译文都是我自己照此原则翻译的,这就更多的体现了直译,应该更有利于培养文言翻译力,文言阅读力。

原来想每一条附上点儿评析,考虑到文言阅读力训练这一核心,就别过多的旁逸斜出了,也想给学生多留些思考空间、练习空间,终于作罢。

是否要穿插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材料?带上些《史记》讲座的性质?文言阅读力为王!那就文言阅读力。也就否决了。

质言之,这只是《史记》阅读的初级入门书,初级练习册,入门初阶。

就这样,合适与否,还是让学生去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