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两会期间,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这一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办公的普及,劳动者的下班时间常常被工作信息、邮件和社交媒体上的工作任务所占据,导致“隐形加班”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为有效保障职场中的劳动者离线休息权,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及真实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法律法规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全国总工会在年初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其中“李某诉某文化传媒公司劳动争议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该案例中,李某下班后通过微信处理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内容,法院最终将此认定为加班,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决该公司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这体现了司法层面对于“线上隐形加班”的明确界定和法律保护,劳动者应了解并运用这些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2. 制定企业内部政策:

劳动者可以积极推动所在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管理规定,如设立固定的工作交流时段,明确规定非工作时间不进行工作沟通或布置任务,除非紧急情况,并对违反规定的管理者给予相应处罚。

例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在内部推行“下班无打扰”制度,明确规定晚上9点以后至次日早上9点之前不得向员工发送与工作有关的信息,除非得到事先同意或者属于突发事件应对。

3. 明确个人边界与设置电子设备权限:

劳动者可以在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上设定特定时间段内的勿扰模式,拒绝接收来自工作群组或上司的消息通知。

某IT企业的工程师小张就利用手机自带的“专注模式”功能,在下班后自动屏蔽所有与工作相关的应用程序推送,确保自己在休息时间内不受打扰。

4. 加强工会作用与集体协商: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组织,可以就离线休息权问题与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将其纳入劳动合同条款或者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之中,从源头上规范雇主行为。

实例中,某大型制造企业工会与企业管理层签订了一项集体合同,明确规定员工有权在下班后关闭工作软件,不处理非紧急工作任务,且企业不得因此而对其作出不利评价或影响其绩效考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提升自我维权意识与能力:

劳动者要提升法律意识,学会记录加班事实,保留证据,如截屏工作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以便在必要时作为主张权益的依据。

若遭遇侵犯离线休息权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反映或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必要时可通过劳动仲裁乃至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综上所述,保障离线休息权需要国家立法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劳动者积极行动和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需结合具体情境采取相应策略,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鼓励社会各界形成尊重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良好风尚,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

如有需要,可以留言咨询求助,也可以在劳动权益保障平台【劳动保障权益交流圈】与其他劳动者沟通交流。

欢迎关注我们。

劳动保障权益、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权益维护免费咨询,并不是干巴巴对法律条款的答复,而是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答复。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有你认识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