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的这段内容讲述了司马家如何利用魏国弱主的危机,向西灭蜀,一步步统一天下。

司马昭计划攻打蜀国,派钟会担任都督,姜维听说后建议防守,但后主没有理会。

邓艾牵制姜维,诸葛绪切断姜维归路,钟会统领大军前往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司马晋世管魏权,倾危弱主,西灭蜀,东灭吴,遂并天下。
史略:初,司马昭谋侵吴、蜀,谕其众曰:「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 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 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 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 以刘禅之弱,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乃以锺会都督关中规进取。

【译文】:晋朝司马家掌握了魏国的权力,利用了弱主的危机,向西灭了蜀国,向东灭了吴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史略》记载:最初,司马昭计划进攻吴国和蜀国,他告诉他的部下说:“吴国的地域广大而湿润,攻打起来会很困难,不如先定下巴蜀。

三年后,我们可以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这就像灭虢取虞一样。我估计蜀国的士兵有九万,其中有四万人驻守成都和其他边境,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五万人。

现在我们在沓中牵制住姜维,让他无法东顾,直接指向骆谷,从那里空虚的地方袭击汉中。刘禅是个弱主,边城一旦被攻破,士兵和百姓都会恐慌,蜀国灭亡就可以预见了。”

于是他任命钟会为关中都督,准备进攻。

姜维闻之,表后主宜遣军分护阳安关口 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 后主不省。 既而昭遣邓艾督军自狄道趋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诸葛绪督军自祁山趋武街、桥头,绝维归路, 钟会统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趋汉中, 以卫瓘持节监军事。

【译文】:姜维听说这个消息后,建议后主应该派军队分别守护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止事情发生。但后主没有理会。

于是,司马昭派邓艾带领军队从狄道出发,前往甘松和沓中,以此来牵制姜维,诸葛绪带领军队从祁山出发,前往武街和桥头,切断姜维的归路;

钟会统领大军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前往汉中,而卫瓘则被任命为监军,负责监督军事事务。

时汉勅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会遂平行至汉中,分军围汉、乐二城,径趋阳安关,关口无备,遂下之,长驱而前。 邓艾击维于沓中。 维败走,闻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入北道,欲出绪后。 绪引却,维还从桥头过至阴平,闻关城已破,乃退趋白水,合诸军守剑阁,以拒会。 会不能前。

【译文】:此时,蜀汉下令所有军队都不得战斗,而是撤退保护汉城和乐城,钟会顺利地行进到汉中,分兵围攻汉城和乐城,直接前往阳安关。

由于关口毫无防备,很快就攻下了,然后继续前进。邓艾在沓中击败了姜维。姜维败退,听说诸葛绪已经封锁了道路并驻扎在桥头,于是他走北道,想要从诸葛绪的后方出来。

诸葛绪引军撤退,姜维从桥头过去到阴平,听说关城已经被攻破,于是他退回白水,和其他军队一起守护剑阁,以抵挡钟会。钟会无法前进。

邓艾进至阴平,上言:「敌已摧折,宜遂乘之。 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趋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 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必寡矣。 」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谷高深,至为艰险,先登至江油,进击诸葛瞻于涪,瞻败退住绵竹, 复击破之。 汉人汹惧,后主遂降,悉定蜀地。

【译文】:
邓艾进军到阴平,他上报说:“敌人已经被我们打败,我们应该继续追击。如果从阴平走小路经过汉德阳亭,向涪城方向进发,出了剑阁向西百里,离成都还有三百多里,我们的奇兵可以突袭他们的中心,出其不意,剑阁的守军必然会回去支援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顺利前进。如果剑阁的军队不回去,那么涪城的兵力就会很少。

于是,他带兵从阴平走了七百多里的无人之地,凿山开路,建造桥梁,山谷高深,非常艰险,先登到江油,进攻涪城的诸葛瞻,诸葛瞻败退到绵竹,再次被击败。

蜀汉百姓非常恐惧,后主就投降了,蜀地全部被平定。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司马家的灭蜀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263年,由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发动,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

从战略角度看,司马昭认为蜀国多年和魏交战,国力羸弱,兵疲民累,而且一旦拿下蜀国,就对东吴有地理上的战略优势了,可以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消灭东吴。

在战术上,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 (小道)经汉德阳亭 (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 (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 (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 (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这个策略最终取得了成功,使魏军能够迅速攻入蜀汉的腹地,迫使蜀汉后主刘禅投降。

然而,这场战争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有观点认为,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一方面是因为蜀汉的国力已经大大动摇;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甘露事变的污点,为篡位累积资本。

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反映了权谋政治在历史转折中的重要性。司马昭以出色的谋略和军事计谋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目标。

领导者的决策和行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权谋政治中也要警惕权力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