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番外篇:
《首尔之春》:政变为什么那么简单

罗振宇《文明之旅》的第二集,讲到了大宋朝廷在巴蜀之地划分了四个行政区,分别是益州、梓州、利州、夔州,位置处于今天的四川盆地以及周边,而四川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朝廷这样划分的目的,是防止四川再次发生叛乱。

01

明末清初的欧阳直在《蜀乱》一书中写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自古蜀地就容易发生叛乱。

倒不是说四川人喜欢造反啊,只是四川这个地理位置太特殊了。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内部又拥有无比富裕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简直就是军阀割据的天选之地。

在四川造反,只要陈兵关隘之处,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当,想攻入四川,那是十分艰难的。李白也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加上成都平原土地肥沃,养活百万大军也不在话下,完全可以与世隔绝,就在四川内过神仙般的日子。

四川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在四川造反,很适合军阀割据。所以中央政府一旦势弱,各路有野心的军阀们就想割据四川而自立。

“天下未乱,蜀先乱”,军阀们看到中央政权不行了,要么四川本地军阀割据自立,要么外来军阀抢先涌入四川自立。

“天下已治,蜀未治”,而又因为平定四川需要强大的兵力,必须等到天下定了,中央政府集全国之力,才能拿下四川。

02

四川盆地适合军阀割据,却不适合谋取天下。

原因还是因为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人家打进来难,你打出去也难啊。哪怕成都平原肥沃,能养百万大军,你这大军打不出去啊。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诸葛亮多次想进军中原,但军需物资得爬上崇山峻岭,这仗根本没法打。

单是依靠巴蜀之地,偏安是可以,但夺取天下,还需要得到汉中和关中。

巴蜀拥有天府之国,关中拥有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而汉中位于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之间,是巴蜀和关中的门户。

得齐巴蜀、汉中、关中,可得天下。

巴蜀、关中都是富饶之地,均可养活百万大军,关中又有函谷关天险,出了函谷关,就可以直取中原。相反,打入函谷关却很难。

所以关中盆地比四川盆地的优势就在于,大本营设在关中,百万大军和军需物资,能自如进出。

打入巴蜀、关中很难,但如果对手拥有汉中,那么就能把巴蜀、关中切断联系,没有了巴蜀的物资供给,光靠关中的实力,也不足以夺取天下。

03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国只有关中平原,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大了,但秦军顶多也就出出函谷关,干点抢劫买卖,称霸可以,称帝不行。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战,拿下了四川盆地,也得到了依附蜀国的部分汉中之地,即西汉中。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军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即东汉中。

自此,秦国把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最关键是解除了关中南面的威胁,在此之前,敌人是可以通过走巴蜀、经汉中来攻入关中的,秦剌龚公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蜀国强大后,就北上攻入关中,直指秦国都城。

现在,秦国拥有关中、汉中、巴蜀,要想打入关中,只有函谷关一条路。

刘邦夺取天下,靠的也是得齐了关中、汉中、巴蜀三地。

项羽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而为了制约刘邦,项羽把关中分为三块,分别由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统治,俗称三秦。

刘邦任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巴蜀、汉中出兵,还定三秦,再次把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也就拥有当年秦扫六合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