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是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常见血液学毒性反应,这些毒性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患者的体力状况、免疫能力以及凝血功能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肿瘤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中,红细胞减少(又称化疗相关性贫血)会让人有疲劳感、乏力,甚至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会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使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并且发生严重感染的还可能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引起消化道、粘膜出血,甚至发生脑出血等情况。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血液学毒性而得不到纠正,还可能影响后续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肿瘤化疗后之所以会出现血液学毒性,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是针对增殖代谢旺盛的细胞进行杀伤,无论是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化疗药物都进行无差别地攻击。而人体的骨髓、毛囊细胞、胃肠道黏膜细胞都是增殖旺盛的细胞,所以肿瘤患者化疗后往往都会出现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应对放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中,菌物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菌物药不仅是安全有效的升白利器(详见往期内容“菌物药BRM免疫专栏|菌物药促进造血细胞修复,提升白细胞免疫”),还是重要的红细胞免疫调节剂(详见往期内容“菌物药BRM免疫专栏|菌物药辅助化疗改善红细胞免疫状态”)。

一方面,在放化疗后应用菌物药,能帮助减少、降低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在放化疗前、以及放化疗中应用菌物药,则能有效预防出现血液毒性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床案例——

应用菌物药制剂预防宫颈癌患者的放化疗血液毒性反应

张迁(2011)报告,28例宫颈癌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平均分成菌物药制剂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每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分期、病理类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菌物药制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检测治疗前、治疗中及疗程结束后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数据,参照WHO血液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判断、统计,将放化疗后患者血液毒性分为4级,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

菌物药制剂组:治疗前后血象无明显变化,血液毒性Ⅰ~Ⅲ级仅3例,表明患者未因同步放化疗而出现毒副作用。

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显著降低,血液毒性Ⅰ~Ⅲ级10例,1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床观察结果说明,菌物药制剂组能保护骨髓,减轻放化疗血液毒性,改善临床症状并有保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11):876-879.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委员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1): 921-930.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7):876-882.

[4]张迁.薄芝糖肽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Ⅰ~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医学信息,2011,(2):430-431.

声明:

以上观点及内容由黑龙江省菌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相关文献编纂而成,仅作学术信息交流使用,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分享,如有任何问题,请私信联系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