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文化城中,有6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这几个人与茅台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承载着一段段茅台品牌的发展历史。这些人物雕像的存在,旨在向游客和观众展示茅台酒品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及茅台酒发展的演变过程。

第二位:赖永初(1902.11— 1981.5),字锦元

第二位:赖永初(1902.11— 1981.5),字锦元

贵州贵阳市人,祖籍福建泉州。三大茅台酒前身之一恒兴烧坊“赖茅”的老板。也为民国时期贵州商业巨子和德高望重的爱国民族实业家。

赖永初“实业救国”之道路为“拓展银行、开发实业、发展文化”他先后出任贵阳银行总经理、重庆大川银行经理、贵州银行总经理,为战时大后方金融稳定不遗余力。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周秉衡找赖永初求援,以图合作。赖永初经营银号,资金积累盛丰,拥有巨资,早有兴办实业,发展经济之意,遂同意出资6万大洋作为投资股金,成立了“恒兴实业公司”。赖永初出任公司经理,周秉衡任副经理。从此,赖永初在经营银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自己的实业。
——《茅台酒厂志》17页原文摘录

后因周秉衡因外债原因,把“衡昌烧坊”卖给赖永初抵债
1941年,赖永初独资经营“衡昌烧坊”并更名“恒兴酒厂”

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茅酒的赝品充斥市场,华家“成义”生产的“茅酒”和赖永初“恒兴”生产的“茅酒”亦受到影响。赖永初对此深为关注,有意更换商标,另立酒名。

  • 一次赖永初到遵义办事处考察业务,并深入市场了解时,偶见车站附近一家餐馆门前挤满了人看两个醉汉打酒官司,其中一人骂到:“儿罗,输不起,变狗爬,你还划什么拳?”另一个涨红了脸,口沫四溅,拍桌大嚷:“老子赢你的‘快发百万’,硬要赖毛,是哪个龟儿子输不起?”赖永初一听“赖毛”二字灵感喷涌,劝他们不要吵,帮他们把这一桌的酒菜饭钱付了,他想:我姓赖,在茅台镇开厂烤茅酒,若将恒兴茅酒改叫‘赖茅’,岂不是一语双关,雅俗共赏,既明白易懂,宣传起来又容易上口。
——《贵阳历史人物丛书科技经济卷》220页原文摘录

赖永初回贵阳后,找到胡问遂设计,商标为大鹏鸟图案,并以圆环为背景象征环球意指“赖茅”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商标上方印有“赖茅”的罗马拼音“Lay Mau”,底部有英文标识“Trade Mark”(为注册商标之意)融入了颇多现代商业理念。

  • 赖永初马上把商标寄到香港印制了20万套,加上科学研究几个字,并注册,又请了一个律师马培忠为常年法律顾问,每年付他500大洋的保险费,由律师登报申明以负法律责任,如察觉伪造,即由律师负责。并装了一批小瓶赖茅酒,通过庄号在全国各地的机场、码头等地赠送,扩大影响。
——《老商标的故事》202页原文摘录

自此,“赖茅”之名一炮打响,随后,“赖茅”之产品名与商标问世后,各家酒厂亦纷纷效仿,成义烧房亦自称其茅酒为“华茅”,王氏家族的荣和烧坊亦自称为“王茅”,许多茅台镇之外仿制的茅酒,亦沿用此称谓,市场上如“金茅”“丁茅”“越茅”等仿茅酒层出不穷。

  • 传统茅酒在他手中完成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和海内外市场营销,其赖茅在当年“华、赖、王”三家产销量中独占五分之三,被誉为“茅酒之父”。三个烧房1947年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2.5吨,21吨和7吨,总产量60.5吨。“恒兴”生产的“赖茅”产量排在第一位,足与华家两家之前。
——《茅台酒厂志》69页原文摘录

1953年,“恒兴”烧房被接管转入茅台酒厂,与“成义”、“荣和”烧房合并转为国营茅台酒厂。

1993年,茅台酒厂为纪念赖永初先生在“中国酒文化城”尊立了他的塑像。

因其对茅台贡献最大,虽是三茅之中的后起之,却是第一个带领茅酒打开了国际市场的人,年产量也在三家中排第一,所以赖永初的雕像呈坐态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