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退缩,不要自大,坚守你神圣的阵地——布琳·布朗

当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闯荡时,我们不能一直在他们身边保护他们。我们能做的是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各种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霸凌免疫”宝宝

双胞胎女儿吃饭的时候绘声绘色地跟我描绘幼儿园里的生活,我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小女儿说,”妈妈,**同学朝我身上吐口水!“

我打了个激灵,立刻很严肃地跟他说,下次他再这样,你就直接打过去。

女儿们纷纷表示反对,“老师说不能打人,打人是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十分冷静地说,老师说的是乱打人是错的,但是他先做错事,我们可以打人。

然后我又和她们研究了很多怎么两个人联合起来打一个人的方法。

一旁的婆婆很无奈,觉得我在教坏孩子,而一旁的儿子却陷入沉思,深表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育儿的这条路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投射教孩子息事宁人是十分不可取的。而总觉得通过沟通就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处境也是很懵懂的父母。

我和儿子的关系更多像朋友,他会跟我说很多心事,比如如何喜欢一个女生,如何去表白。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妈妈。

其实,大错特错。

儿子直到上了三年级,才跟我说幼儿园时候被同学孤立,被同学言语霸凌的事情。他说的好像云淡风轻,我觉从他眼里看见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我,其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教育好他抵抗外界的恶意。因为我也一直对外界的恶意逆来顺受。

觉得忍耐是生活的哲学,苦熬能等到幸福的生活。

试想一下,当孩子受气回家你能不能捕捉到他的表情,如果孩子不想上学,你第一反应是他想偷懒还是他遇到困难了?

如果老师投诉孩子表现不佳,你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第一时间附合道歉,同时把矛头指向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霸凌的孩子其实是非常苦的!尤其是那些完全不想跟父母沟通的孩子,那些完全没有办法把自己正在受害的事实分享给父母的孩子,身体和心理正在遭受着折磨

别把孩子养成易受霸凌的体质,首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成长,应该学会成为自信和智慧的家长,迎击生活的困难,而不是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成为不被霸凌的“小勇士”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霸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名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霸凌。遭受校园霸凌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心理问题、社交障碍、学习成绩下降等,这些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

比如,近期发生的恶性事件,邯郸3名初中生杀人埋尸,父母描述孩子用的是:孩子平时非常听话,脾气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有媒体采访被害男孩家属,家属泣不成声地说:“孩子有异常,不愿意去学校,家里没有往那方面想,还劝孩子‘去吧,去吧’,孩子脾气好,家里人问他有人欺负他吗?孩子回答说没有,谁知道开学一周,孩子就不在了。”

3个霸凌者的行为令人不寒而栗,而被霸凌者的家长追悔莫及,这样的社会新闻每天都有发生。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不被霸凌的“小勇士”?

被霸凌者通常不习惯充分表达自己,而霸凌者本能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利用了对方的紧张。

事实证明,要勇敢地面对霸凌者,被霸凌者需要连续坚持8秒钟。

但对于一个以前不自信的孩子来说,在面对轻蔑的霸凌者时保持自信,8秒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通常情况下,被霸凌的人会先眨眼,然后霸凌者们就会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庭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我遇到的大多数被霸凌者都没有能力突然表现得很自信——他们不能执行建议,因为他们不习惯在家人或朋友之外表现得很自信。

当他们试图口头反驳时,他们的声音会变高,他们的肢体语言表明他们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就是为什么告诉你的孩子“表现得自信”或“反击”是毫无帮助的——这通常不是他们性格的一部分,他们做不到。

父母不断地建议孩子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只会使孩子缺乏“胜任感”,导致他们感到自责和自我厌恶。父母不应该给出这样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尝试过遵循你(或其他人)的建议,但没有奏效,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愤世嫉俗、遮遮掩掩。

孩子们不愿再向父母寻求建议,因为这些建议只会导致更严重的羞辱和蔑视。孤独感随之而来,他们不敢向父母吐露心声,因为他们担心问题会进一步恶化。

感觉你的问题无法克服,没有人理解你——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霸凌者可能很快就会开始认为什么都没用,除了忍受痛苦,别无他法。

被霸凌者还可能对父母抱有极其矛盾的情感——他们因为父母不能帮助自己而感到愤怒,却又不忍心告诉父母他们善意的建议到底有多糟糕。

因此忧心忡忡的成年人需要弄清楚他们提出的建议是否被正确执行,以及他们的建议是否有用。
当父母面对孩子的困难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尽他们所能消除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孩子从童年中期进入青少年阶段时,消除困难往往是一种不恰当的反应。

更频繁的联结往往比解决方案更有价值——作家和励志演说家布琳·布朗强调了这一点,她说:“回应很少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是一种联结。”

因此,父母要确保,当他们的十几岁的孩子带着问题来找他们时,首先记得花时间与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联结。可悲的是,一旦孩子们告别儿童中期,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新的黎明即将到来,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时更深层次的关系比简单的解决方案要重要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等孩子受害,才知道还在背霸凌

一旦父母确认孩子是受到欺凌了,则不能犹豫,必须果断采取措施

小一些的孩子因为生活较为简单,对父母也更为依赖,所以更容易观察到他是否受到霸凌,而大一些的孩子,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则可能因为尴尬羞耻,或是对父母的不信任,而倾向隐瞒自己的霸凌苦痛。

那这时候父母既要理解孩子保护隐私的需求,也要留心孩子生活受苦的预警。比如饮食和睡眠习惯突然改变,对正常的活动丧失热情和兴趣,不与家人和朋友交往,陷入持续性的悲观、无助与抑郁等,一旦看到孩子有这些表现,家长应立即向孩子提出来。

要注意的是,孩子在这个时候可能仍会选择回避和遮掩,那家长要考虑是否要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比如孩子亲近的其他长辈、孩子的朋友,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等。

不要仅凭三两句的沟通就断定孩子的安全。而是通过用心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霸凌的伤害不是一时的,制止一次伤害是远远不够的,家长需要帮孩子找到一个全新的社交途径,让孩子有可能建立一个崭新的身份。

比如帮助他加入一个校外的兴趣班,鼓励他尝试各种各样学校之外的课程,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交一些新的朋友,做一些新的事情,也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如,儿子在学校因为一件衣服被取外号而闷闷不乐时,我们去舞蹈兴趣班转移注意力,同时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用心理学智慧,培养一个不被霸凌的孩子

以前我没有能量保护孩子,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妈妈。后来我经过学习,经过疗愈,成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性格、增强心理韧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文说了一些误区,接下来,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你们培养一个自信、坚韧、不易受霸凌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儿童在早期阶段需要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一个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应对,不易成为霸凌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认识和评价,而自我效能感则是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更加自信,不易被他人轻易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应对冲突和挑衅。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和性格都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面对挑衅时,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激励孩子。

比如,美国总tong罗斯福曾说:“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只有坚持做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更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避免成为施暴者。同时,良好的社交能力也能让孩子在人群中更好地融入和沟通,减少被孤立和霸凌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运用心理学智慧来培养一个不被霸凌的孩子,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培养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教会正确应对冲突和挑衅、以及培养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他们远离霸凌的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