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8日晚,地产圈再传出爆炸性消息,证监会对恒大地产集体及许家印、夏海钧等高管开出史诗级罚单和处罚措施。恒大令人触目惊心的财务造假行为也随之曝光于世人面前。

1

3月18日,恒大地产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查明该公司2019年、2020年两年虚增收入达到5641亿元。要求恒大地产改正,并处罚41.75亿元,同时还对许家印、夏海钧等高管进行罚款和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

告知书显示,经查明,恒大地产、许家印等人涉嫌违法的事实主要有三项:

一是恒大地产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财务造假,导致2019年恒大地产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14%,对应虚增成本1732.67亿元,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3.31%;2020年恒大地产虚增收入3501.5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8.54%,对应虚增成本2988.68亿元,虚增利润512.89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86.88%。

二是恒大地产公开发行公司债涉嫌欺诈发行。证监会指出,恒大地产于2020年发行的4笔债券,总额为126亿元的债券以及于2021年4月27日发行规模总额为82亿元的债券,由于在发行过程中公告的发行文件中分别引用了存在虚假记载的2019年、2020年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涉嫌欺诈发行。

三是恒大地产未按规定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包括:恒大地产未按期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中期报告及2022年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仲裁的情况、未按规定披露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

证监会认为,2023年8月10日,恒大地产公开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中期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上述定期报告的披露日均超过规定报送公告日。恒大地产未依法按时披露定期报告。

此外,重大诉讼仲裁情况也未及时披露。截至2023年8月31日,恒大地产自2020年1月1日以来,共有1533笔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5000万以上)未按规定及时予以披露,涉及金额4312.59亿元。

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情况也未及时披露。证监会表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恒大地产自2021年1月1日以来,共有2983笔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未按规定及时予以披露,涉及金额2785.31亿元。

针对恒大地产2019年度报告、2020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的违法行为,证监会指出,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许家印全面管理恒大地产各项业务,授意其他人员虚增恒大地产年报业绩,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同时作为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上述违法行为。

证监会还称,中国恒大时任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实际统筹管理恒大地产日常经营事务,组织安排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证监会表示,许家印决策并组织实施财务造假,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夏海钧组织安排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拟决定对许家印、夏海钧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潘大荣、潘翰翎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恒大地产公告称,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另外就本次处罚放弃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本次行政处罚最终以中国证监会作出的正式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为准。

2

恒大收到史诗级的罚单背后,疯狂的财务造假行为让外界瞠目结舌,不过,早已是风雨飘摇的恒大,还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来支付这笔巨额罚单让人怀疑。而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老板许家印被禁入市场的象征性意义更是大于实际意义。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财务造假当时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发生的呢?财报审计机构又是如何履职尽责的呢?

从恒大的情况来看,审计机构在公众期待和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希望审计机构能够勤勉尽责,出具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此相反。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公众公司的财务舞弊曝光之后,审计机构才会在事后调整并修正其报告。在财务舞弊曝光之前,审计机构很少会提前发出警示信号。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注册会计师有责任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误或舞弊。然而,一旦财务舞弊曝光,审计机构往往会借口其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来辩护其失败。

恒大地产在2019年和2020年的审计由国际四大审计机构之一普华永道负责。然而,普华永道未能发现如此大规模的财务舞弊,且在审计报告中未将收入和成本确认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而这两项恰恰是涉及到舞弊的最主要科目。

恒大地产在两个会计年度的营收舞弊规模之巨是难以想象的。地产行业的特殊销售政策使得地产公司的收入造假需要大量的自然人身份证等,审计机构理应发觉这些异常。然而,普华永道的表现却并不称职。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恒大地产受到外界质疑时,公司往往会在澄清公告中强调其年度审计报告由权威的普华永道审计,试图让外界的质疑声音消失。

除了普华永道外,其他中介机构也未能充分揭露恒大地产的财务风险。评级应该基于公允事实,而不是争夺评级定价权。然而,一些评级机构在评级恒大地产时存在明显的失职行为。

还有就是恒大在期房销售资金存在托管监控机制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大量销售造假的情况。相关的一些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似乎并没有采取该有的行动,这一现象令人不解。

就在恒大公告被监管部门重罚的同一天,3月18日,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许家印及中国恒大新增一则限制消费令,涉及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申请人为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分行。

天眼风险信息显示,中国恒大目前存在1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85亿元。此外,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存在数百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达数百亿,恒大集团有限公司也存在上百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