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接上一回,离开了江边的栈道,开始了爬山的征程。在碑廊,可以看到10幅碑刻,记录了多个朝代的咏叹鹅山的诗篇。继续前行到鹅山炮台,这里从明朝开始就开始布置,知道最后修建的样式,也传承了古时的风格,在国内其它地方的同类炮台,能找到熟悉的样子。经历了鹅鼻洞、桥索截面、子胥亭、寒江独钓亭、积雪亭、西流厅、看云听潮阁、碑廊,以及鹅山炮台,要说真实的感想,就是意犹未尽。

1.不易辨认的碑刻诗篇

半山腰上的积雪亭,以及西流厅里对于徐霞客的介绍,都让这座公园的背景资料变得更加充实,古往今来的形象更加丰满。沿着山路走过来,前面就是鹅山炮台和碑廊的方向。整个公园内的洗手间间距比较大,在山顶设置了洗手间,规格不错。水温冰凉,不知是不是带了点山泉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鹅山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正好位于长江边,而且它的山脉与长江有很深的交集。于是,古时的文人骚客来此一游,多半会吟诗作赋,留下自己抒发情怀的诗篇。而后来的我们,也就成了这些诗文的欣赏者和拥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廊就是个仿古的建筑,虽然建设的时间并不长,经过了江边持续的水雾洗礼,墙皮有些明显的脱落。这里有十块碑刻,都是由当代的书法家书写,然后刻在碑上。素材则是收集了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诗人,登临鹅山后留下的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省学政府衙曾经驻扎在这里,每次有大型会考,来自四面八方的考生,以及相关的交流活动,都会给本地增添不少的文化气息。由当代的书法家来执笔书写,也是希望能够承上启下,将来可以流传并且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裸露的碑廊,廊柱的油漆都已经有些破败。每一块碑刻都用玻璃橱窗包裹好,整体的保护要好得多。因为碑刻并没有对应的文字介绍,所以很多游客也就没有驻留。观看每一段内容,都需要有耐心,才能看清文字,读懂内容,产生一定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文上写着“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这首诗歌《登江中孤屿》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文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称赞江南美景的基础上,继而烘托秀美的江屿,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和对比。在突出美景的同时,巧妙地把自己当时怀才不遇的郁闷也一并抒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元代王逢的作品《扬子舟中望鹅鼻山时闻黔南消息》,是完整版本,也提到了鹅鼻的形状,成为后来大家了解此处名称来历的重要依据。全文这样描写的”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奔涛锁长薄,大石凛相抗。势雄千军垒,气敚万钟藏。草树春不蕃,莓苔滑难傍。刚风过灵雨,复值桃花涨。破暝鸥鹭盘,乘阴龙鱼王“,提到了长江的别称扬子江,还提到了延伸到江中的大石,以及江水拍打石块的雄浑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明代任环的作品《示尔孝等二首》,文中写着”昔年走马燕山道,今日驱兵沧海涯。三尺龙泉书万卷,丈夫何处不为家。放船中道转狂风,雪浪排山一点蓬。燕寝先生明旦死,惊危不在海涛中”,从字面上就能感受到排山倒海一般的氛围。每一块碑刻都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尤其是草书,需要仔细辨认加上猜测,才无限接近真实的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诗词是宋代丘崇的作品《浮远堂》,他的祖籍就在此地附近不远。文中“西来江水浮天远,卧看飞鸿入杳冥。云过有山皆点点,潮回无地不青青。风光浩荡连淮海,气象高寒近日星。醉里不禁频极目,敔峰如黛涕先零“,描写了飞鸟,描写了绿地,描写了云彩,描写了山川,呈现出一幅色泽艳丽的山水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歌,是原籍本土的明代沈奎的作品。开篇就提到了积雪,文中还嵌入了关键字长江、渔父,都是和自己故乡的的壮丽景色十分契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火力威猛的鹅山炮台

这一段的山路变得狭窄了,道路的一侧堆放着很多大石块,占据了道路的二分之一。比起人工修建的道路,这样更加显得有户外的原生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陡峭的山路直接下降到下面江边的栈道,平日里行走还不是难事,遇到恶劣的雨雪天气就得格外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鹅山炮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末时期。历经清末、民国直至近代,围绕着这个战略要地的军事部署,始终在不断地变化和加强。如今的炮台是1947年重新改建加固的,后来在要塞起义后,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阴要塞在多个山头设立了炮台,如今,旁边的公园里还有大炮的实物展示,鹅山这边的炮台只留有遗址。整个炮台周边的圆形沟道,是大炮安装后运行的轨道。炮身可以沿着轨道自由旋转近270度,朝三个方向射击。对比前朝的一些遗迹,主体样式几乎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战火,炮台整体建筑外观看起来还是很牢固。相对炮台的整体而言,进出口的位置挖空了相对薄弱,现在用钢架做支撑加以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台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改建的,或多或少都有原先形制的影响。这些通道在战斗中十分繁忙,主要用于进出和运输各类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鹅山炮台的简介,上面布满了灰尘。如果有水枪喷上去来个淋浴,让它焕然一新,一定是解压治愈心灵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台外围墙由砂岩石质砌筑成掩体居室,配置了两门不同口径的大炮,当时处于十分先进的硬件水平,在抗战之初的战斗中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上设置了枪眼洞,这种枪眼洞的构造,往往是略带喇叭锥形的,越往里越收缩窄小。也就是说,里面的人容易架设武器,容易观察外面,外面并不能轻易很直观地看到里面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下方开设的孔洞,估计更多的是为了排水方便吧。这么倾斜的地形,加上当时的下水渠道并不完善,而且下面已经有了地下工事,也不宜大兴土木建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怀揣意犹未尽的感觉

炮台前的广场,设立了江阴大桥的介绍。重点提及了建设大桥背后的江阴元素,其中主缆和连接主缆悬挂桥面的钢丝绳,分属不同的厂家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离大桥,甚至比前面提及的桥索截面处都要近。不过正因为近,所以反而看不到大桥的全景,这也是很难两全的,有所得必有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了碑廊和鹅山炮台,下山的路有好几个方向,都是在绿树掩映下的。要说区别的话,有些是羊肠小径,有些是宽敞的金光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有哭笑不得的时候,这条道路看似宽广,一直走到下面居然因为没有事先的提示,进入了死胡同,不得不走上一段回头路,才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主意是个双刃剑,集思广益是好事情,不过容易产生分歧造成意见不统一。自己拿主意很省事,但掌握不好的话,容易产生偏差。在旅途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同伴众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嬉笑分享,但往往行动缓慢,各种主意特别分散;做一个独行侠,对进度的把握会很好,但需要自己做好规划,毕竟没有谁来帮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回到了公园门口,该构思的是后续去哪里填饱肚子了。有人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人姗姗来迟,才刚开始入场。经历了鹅鼻洞、桥索截面、子胥亭、寒江独钓亭、积雪亭、西流厅、看云听潮阁、碑廊,以及鹅山炮台,要说真实的感想,就是意犹未尽。下一次,还会再回来的,回来这里把足迹点亮剩余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