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董卓自号尚父,无非是要告诉大家他的功绩大,但事实如何?董卓所谓的两大功绩都不被认可,更别说与姜太公相比了。

董卓(影视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影视形象)

董卓认为,废懦弱少帝而立聪明新君,乃汉朝之幸。当初十常侍之乱,陈留王护送少帝,言行举止不一般;董卓以之为奇,并产生了废立想法。于是,董卓设宴告百官,尽说陈留王聪明好学,少帝懦弱无能,为了汉朝万民着想,执意立陈留王为新君。

但是,文武百官不同意,主要理由是:天子乃先帝嫡子,无过不可废之。典型代表有两位,先是荆州刺史丁原,再是中军校尉袁绍,都当面反对董卓。

最后,董卓以武力强行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陈留王为新君(汉献帝)。此举必然引发众怒,比如,尚书丁管以象简击董卓,越骑校尉伍孚藏短刀刺董卓,曹操藏七宝刀刺董卓,以及后来的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

足见,董卓这一项所谓的功绩,是遭众人反对的。

袁绍当众反对董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当众反对董卓

董卓又认为,诸侯之间发生混战,成功调停各方功劳大。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于磐河,发生多场战斗,持续数月,互不相让。于是,董卓假天子之诏,派人前往并成功调停,以此为功绩。

问题是,董卓若有此心意,为何不在战斗之初就派人去调停呢?另外,孙坚与刘表也发生了交战,相互厮杀,还导致江东猛虎孙坚殒命,董卓为何不第一时间派人前往调停呢?说到底,董卓自有他的打算,既要消耗各方诸侯之实力,又能在形式上当好人。

所以,董卓这一项所谓的功绩,也不会被大家认可。

董卓自号尚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自号尚父

既然上述两大功绩不被认可,为何没人反对董卓自号尚父呢?在朝中,董卓重兵在握,加上天下第一猛将吕布在侧,董卓弟董旻、侄董璜等亲信占据要职,无人敢当面反对。

在朝外,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曾被寄予厚望,结果以失败告终;同时,公孙瓒、袁绍、孙坚等几路比较强大的地方势力,相互厮杀,除去了董卓心中一个个心腹之患。同样,没有谁敢反对。

要知道,尚父一般是对西周姜子牙的尊称,兴周灭商,是西周的开国元勋;而董卓自号尚父,告诉大家其功绩可比姜子牙,显然不能服众。尽管此时无人当面反对董卓这种自号,但并不代表大家内心认可这种行为,总有一批忠君爱国之士(比如王允)在等待机会除董卓。(盐邑大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