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相对于国民党军作战的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统治的大后方,还有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根据地则是中共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基地。
至抗战胜利时,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军52.7万人,消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抗日根据地面积发展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四大区域,其中著名的有以下七大抗日根据地。
一、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位于陕西、甘肃、宁夏边界地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位于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边界地区,主要由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创建。
三、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主要由八路军第129师创建。
四、晋绥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绥远省南部边界地区,由八路军第120师创建。
五、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山东省大部及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安徽五省边界地区,由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及中共领导的山东抗日起义武装创建。
六、华中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安徽、湖北、河南、浙江、湖南、江西七省境内,由新四军和八路军一部共同创建。
七、华南抗日根据地华南抗日根据地位于广东省(含今海南省)境内,包括东江、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粤北、潮(州)汕(头)、海南岛各一部分地区,由中共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及抗日武装创建。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它包括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津浦路以西属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及以后的进军东北展开辽沈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10月,日军沿津浦路侵入山东,国民党在山东的统治迅速瓦解,山东全境沦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迅速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积极团结、发动各种力量,在1937年底到1938年初,先后在徂徕山等十多个地区领导举行抗日起义,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38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12月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6月起,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各地起义武装使用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番号,分别在鲁中、鲁西、鲁南、胶东、清河等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12月,山东各支抗日武装统一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辖25个团约2.45万兵力。同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率军政干部百余人由山西到达冀鲁边区,同当地抗日武装会合,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由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改编的苏鲁豫支队于年底到达(微山)湖西地区后,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创建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师部和第343旅第686团进入山东,先后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苏鲁支队等部会合,开辟、扩大和巩固了鲁西、泰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8月,八路军第1纵队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省及冀鲁边、苏北等地区的八路军部队。
8月9日,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工作,朱瑞任书记。10月,朱瑞接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
中共山东分局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领导的东北军,对以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为首的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940年7月,山东省召开工、农、青、妇、文化各界联合大会,选举产生行使政府职权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首席组长。到年底,先后建立了鲁西、清河2个行政主任公署、12个专员公署、7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山东省统一的民主政权的产生和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包括鲁西、鲁中、湖西、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地区,拥有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千米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941~1942年,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极端困难的时期。日伪军对山东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和“蚕食”,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特务活动相结合的“总力战”,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两年中,千人以上的“扫荡”达70余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其中1941年冬对鲁中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大“扫荡”兵力达5万余人。加之这一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顽军配合日伪军夹击八路军,山东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
8月3日,东北军第111师师长常恩多率部脱离国民党部队,进入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3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各级党委成为各地区党政军民的最高统一领导机关,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辖鲁中(司令员王建安)、鲁南(司令员张光中)、滨海(司令员陈士榘)、胶东(司令员许世友)、清河、冀鲁边六个军区,所属部队主要编为13个主力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战略方针和军事建设上达到完全的统一。
9月,罗荣桓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更名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黎玉任主任委员。抗日根据地划分为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和冀鲁边六个区,并先后建立了行政公署。
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
山东军区于1944年和1945年春、夏连续发起攻势作战,共歼灭日伪军12万人,解放县城18座,使鲁中、鲁西、胶东、渤海、滨海几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黎玉任主席。随后,山东军区部队分五路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经4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歼灭日伪军12万余人,解放了除济南、青岛等少数大城市以外的山东广大地区。山东八路军部队发展到27万人,民兵50万人,自卫团150万人,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为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土地,辖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和127个民主县政府的解放区。
山东八路军是华东、东北两大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9月间,八路军山东军区为执行大反攻任务及将军区主力及基干部队编为山东解放军,共组建了8个野战师及13个警备旅。
抗战胜利后,为开辟东北解放区,山东八路军八大野战师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师及第五师的两个团共5个半师挺进东北,仅第四师、第八师及第五师一个团留守山东,而八个师长中四位到了东北,四位留任山东。
山东军区第一师由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机关及所属部队编成,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抗战胜利后,第一师在梁兴初率领下由陆路挺进东北,于1945年11月到达锦州以西地区。
山东军区第二师是由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及所属部队编成,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抗战胜利后,由罗华生率领从海路横渡渤海海峡挺进东北,于1945年10月底于辽宁庄河登陆。
山东军区第三师由鲁中军区部队编成,由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兼任师长,政委周赤萍。抗战胜利后,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由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领经海路挺进东北。
山东军区第四师也是由鲁中军区部队编成,廖容标任师长,政委王一平。第四师后由孙继先任师长,被编入华野八纵。
山东军区第五师和第六师均由胶东军区部队编成,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抗战胜利后,第六师及第五师两个团由吴克华率领挺进东北,聂凤智留任山东。
山东军区第七师由渤海军区部队编成,师长由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兼任,政委周贯五。抗战胜利后,杨国夫率第七师和渤海新编师等部队由陆路挺进东北。
山东军区第八师由鲁南军区部队编成,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副师长何以祥。抗战胜利后,第八师留在了山东,在1945年底的滕县战斗中,师长王麓水牺牲,何以祥继任师长。
黎玉(1906—1986)1906年5月12日出生于山西省崞县陈赵野庄。
1926年7月,中共崞县中学地下党支部建立。黎玉于这年9月经冯汉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0月至1931年初,黎玉任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职工部长。其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中共河北省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
1933年春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负责重建被破坏的唐山党组织。
1934年初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总同盟3万余人反帝大罢工。后任中共河北省委直中、直南巡视员,直南特委书记,冀鲁豫边特委书记。
1936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东,恢复和重建屡遭敌人严重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
抗日战争前夕,在山东省委被叛徒出卖,遭到破坏后,黎玉转入山东济南,靠拉黄包车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领导工作,成为恢复和重建山东地下的党的元勋。
抗日战争爆发后,黎玉领导山东省委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并亲自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兼任起义部队政委。
1938年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
1939年夏,齐鲁大地已有三支主力武装部队,总兵力达七万人。
一是由原地方起义武装为基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纵队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辖八个支队,活跃在鲁中、鲁南及胶东地区,兵力4万余人;
二是由第115师第343旅与第129师津浦支队为基础,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兵力2万多人;
三是第115师师部及第685团。由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与地方武装合编后为苏鲁豫抗日支队,兵力8000人左右。
山东纵队是黎玉领导的山东地下党自力更生,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部队扩充快与干部培养训练跟不上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政治工作、党的建设、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有不尽人意之处。
为促进山东两支主力部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取了干部和战斗骨干互相交流的办法。第115师2000多名战斗骨干调到山东纵队;黎玉领导的山东纵队为保证第115师完成繁重的作战任务,一次就拨给他们3万多人枪。
两支部队互相交流,并注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达到了迅速提高质量、增进了解,共同战斗的目的。到1940年上半年,山东纵队由2.5万人猛增到5.1万人,第115师1940年初为5.8万人,到9月份就发展到7万多人。
黎玉对山东纵队实施整编整训,将所属部队正式编为五个旅,四个支队,可谓迈开了正规化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军民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0年上半年,共进行大小战斗2000多次,毙伤俘日军松井山村中将以下近2万名,伪军2.5万余名,使日寇的“新扫荡”屡遭惨败。
1941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军委决定,山东分局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四人组成,朱瑞为书记。将山东纵队及115师两军政委员会合组为一个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黎玉就是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与徐向前、罗荣桓等共同开辟和巩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北移山东的战略决策,并在1945年12月将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由饶漱石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
饶漱石到山东不久,即在1946年1月去北平参加军调部工作,后又赴东北,直到1947年1月才返回山东。
在饶漱石离开山东期间,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主管土改工作的副书记和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黎玉领导了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黎玉领导的山东土改运动却成了饶漱石批判他的突破口。
1947年1月,饶漱石回到山东,开始主持华东局工作。为了达到在山东称王称霸的目的,饶漱石和康生勾结在一起,将矛头指向了以黎玉为代表的山东地方干部。
饶漱石和康生一到山东,就说黎玉主持制定的《中共华东中央局关于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指示》是错的,说山东党是“富农党”,山东土改搞的是“富农路线”。
饶漱石、康生又先后给黎玉扣上了“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富农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等帽子,全盘否定山东工作的巨大成绩,否定黎玉等对山东党、山东省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的重要贡献。
面对饶漱石的无端指责,林浩等许多被“搬了石头”的山东地方干部要求黎玉坚决顶住,甚至要求黎玉到中央把官司打清楚,而不要和稀泥。但黎玉只是在华东局负责人的小组会议上进行过申辩,在公开场合,反而违心地作了检查,默默地接受了不公正的批判。
黎玉认为为了顾全战争大局的要求,关系到全国战局胜败的关键必须全力以赴共同对敌,绝不能从内部瓦解组织,为了避免内部分裂确保战争的胜利,只能牺牲个人以维护党的最大利益。
就这样,在一切为了胜利的大局下,黎玉以承受莫须有的罪名为代价,牺牲自己和一大批老部下的政治生命,保证了党的团结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左起:饶漱石 陈毅 谭震林 刘瑞龙 粟裕
建国后,黎玉始终背负着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直到1986年3月,在逝世前不久,黎玉才收到了中共中央为其在1948年所受错误批判进行平反的通知。
1986年3月13日,中共中央批复山东省委,撤消华东局扩大会议对黎玉、林浩所作的错误结论部分,为黎玉恢复政治名誉。
在有生之年,黎玉所受的冤屈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评判。
黎玉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六十年如一日。
1986年5月30日凌晨,黎玉在北京逝世。黎玉逝世后,新华社发了《黎玉同志生平》一文,高度评价了黎玉的一生。
【鲁南军区】1940年10月,鲁南区党委报请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批准,成立鲁南军区,统一领导鲁南各地的武装力量,划归山东军区建制。
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下辖:
第1军分区(原教导第1旅第3团),团长兼政委王吉文(1945年8月,第1军分区兼第3团);
第2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张雄;
第3军分区(原教导第2旅第5团),司令员胡大荣,政委李青(1945年8月实设军分区。团长兼政委王六生)。
1945年9月,鲁南军区下辖第1、2、3军分区和一个独立支队。
1946年1月7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成立,鲁南军区划归其建制,属二级军区。张光中任司令员,傅秋涛任政委。同时,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8、9旅划归该军区建制。
至此,鲁南军区下辖:
警备第8旅,贺健任旅长,杨士法任政委;
警备第9旅,胡大荣任旅长,李青任政委;
第1军分区,贺键兼任司令员,杨士法兼任政委;
第2军分区,张雄任司令员兼政委;
第3军分区,胡大荣兼任司令员,李青兼任政委。
1946年1月,山东野战军成立,黎玉和陈毅元帅、宋时轮上将共同执掌这支队伍,他们被称为“山东野战军三巨头”。
华东野战军是由两支部队合并组成的,一支是山东野战军,另一支是华中野战军。
山东野战军的领导层是:司令陈老总,政委黎玉,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下面的第一纵队出了两个上将:叶飞、赖传珠。
华中野战军的领导层是: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下面还有王必成、陶勇、张震等开国中将。
华东野战军组成后,黎玉就被调到了华东军区,担任副政委。此时,军区司令是陈毅,政委是饶漱石,副司令是张云逸等。
(作者:孔猛 选自公共号:息陬孔猛,如侵权请私信本人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