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西城

翻阅旧资料,方知认识金庸已近半世纪,可见面不超过十次,有事找我,往往托人捎一字条过来,负责传递的,多是写怪论的哈公、副刊编辑蔡炎培,甚或《明报月刊》黄俊东。哈公倚老卖老:“小子,三点上来编辑部,老查有一封信给你。”如奉纶音,三脚并两步,直奔南康大厦顶楼《明报》编辑部。接过一个信封,顺便敲竹杠,联同俊东到对面吉祥冰室喝咖啡,做东的是哈公或者俊东,我从没有结过账,年轻可捡便宜。

第一次见到金庸,是在一九七五年,地点中环于仁行“翠园”(今已拆卸),中日反霸权(反苏联)那年闹得很凶,《明报》中国版副主编毛国昆特意搞了一个中日反霸权会议,广邀各日本驻港特派员参加,有《读卖新闻》的本池滋夫、《朝日新闻》的近藤、《东京新闻》的花梏、《每日新闻》的林慧儿……要我这个洋泾?日语充任传译,因为酬劳不菲,为妻女计,死充专家。《明报》方面列席者除金庸外,还有中国现代文学权威、日本通司马长风、翻译大家汪际,都是我心仪已久的偶像,今次黄金机会能识荆,心情兴奋,自不待言。五点钟开会,司马长风、汪际一早到场,金庸晚了五分钟,进门一鞠躬,向日本朋友频说:“对不起,我迟到了!”太客气,反搞得日本嘉宾有点不好意思。座谈会,我任即时传译,并不称职,幸有司马大哥旁边帮忙,才渡过难关。

说说金庸吧,眼前的中年汉子,跟我心底里描摹的可谓南辕北辙,想象中的金庸嘛,是一个高高瘦瘦、戴着金边眼镜、身上散发出书卷味道的中年文士,近在咫尺的却是一个身形微胖的汉子,不独跟文采风流全然不沾边,看来活生生的是一个生意人。那一天穿着一袭铁灰西装、皱巴巴的白衬衣,领角微微翘起,脖子上的领带歪歪斜斜的,没结好,还有他那对黑皮鞋,哈哈,你看了真的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满布灰尘,简直已变成灰皮鞋。我不禁怀疑这是否我一直崇拜的查先生?可明明听着毛国昆介绍:“沈西城,这是查先生!”哪会错!

节省时间,座谈会立刻开始。先由金庸发言,糟糕,结结巴巴,上海广东话难听:“今日多谢各位百忙中抽空参加这个会议,我……十分感谢,请你……你……们随便发言,谢谢各位!”口齿绝不灵活,简直佶屈聱牙,听得人为他着急。唉,既来之则安之,金庸讲两句,我就翻译两句,遇到难处,有司马大侠拔刀相助,感激涕零。整个座谈会发言最多的,日本方面是本池,《明报》方面是司马长风,主持金庸脸露微笑,成了听众。

座谈会之后,我得孙大姐(作家农妇)介绍入《大任》周刊当编辑,老总孙宝毅搞名人特辑,由我负责采访,第一个对象就是金庸。我跟摄影记者朱汉新跑到渣甸山拜访金庸,金庸住所是一栋三层别墅,入门处一个花园,植满花草,乏人打理,有些凋残。我跟小朱随着女佣步上二楼金庸书房。书房令人眼界大开,面积足有一千尺,铺着蓝色地毯,恍如海洋。四壁是攀到天花板顶端的书架,摆满各式各样书籍,我站起来略微一看,其中大部头的书就有《古今图书集成》《点校二十四史》、一百巨集的《大藏经》《涵芬楼藏书》等等,除了文、史书籍外,音乐、舞蹈、电影、武术和围棋的书都不少。角落是一张写字?上、地下都叠满书。

未几,金庸走了进来,一见我,便说:“沈先生,我们见过面了!”我谦逊地道明来意,金庸慌忙摆手:“不要说访问,我们随便谈谈!”急惊风小朱抢着问:“金庸先生,你为什么会写起武侠小说来的?”金庸笑道:“是写来玩的,想不到会一直写下去!”金庸写武侠小说,很多人都说是香港资深报人罗孚请他写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首先想到请人写武侠小说的是另一资深报人金尧如,看到濠江吴公仪、陈克夫比武轰动一时,就委托罗孚找报馆内的人去写武侠小说,起先是梁羽生,后来又加上金庸,因此,新派武侠小说可以说是金、罗两先生共同推行起来的。

金庸起先真的是写来玩玩,《书剑恩仇录》受狂捧,兴致来了,欲罢不能,便一部接一部地写下去,于是塑造了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令狐冲、韦小宝这等尽人皆知的小说人物。那天谈得很愉快,访问后来发表在《大任》周刊。

重晤金庸,已是七八年间的事了,那年,我代表佳视到东京拜访松本清张,洽谈推理剧场的版权,谈兴正浓时,讲到港、日文化,特别推荐金庸,松本听了金庸的情况,很惊讶说:“想不到香港也有这样的作家!”顺手就将自己的作品签了名,让我带给金庸。回到香港,走上《明报》编辑部,亲自把松本清张的著作递交给金庸。他非常欢喜,说:“松本先生的大名我早听过,也是他的读者,想不到,他会赠我书。”礼尚往来,送上小说全集,寄交松本,两大作家隔空成了朋友。

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我在《明报》辖下各刊物写稿,却不曾在《明报》上班。倪匡代我向金庸说项谋一职位,金庸认为我是一只顽猴,有才气,坐不牢,写稿是最佳选择。哈公也听过类似说法,转告于我,感到蛮高兴,大作家认定小弟弟有写作才能,直是我的光荣啊!还有一次,《明报》月刊总编辑胡菊人给《中报》创办人傅朝枢拉去《中报》当老总,月刊编辑部顿成真空。一日下午,我上月?交稿,遇到金庸,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小叶,多谢你支持,以后要多些写文章呀!”顺手倒了一杯热茶递给我。这杯茶一直把我跟明系刊物紧紧系着,一系半世纪!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