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收录于:杜保瑞教授哲学课堂音频版

讲授:杜保瑞

编改:泽 溪

大家好!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为什么儒家会提倡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呢?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现代,但其实它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儒家经典《大学》里,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为社会、为人民去服务。

不只是儒家,大乘佛教也有这种思想,就是行菩萨道,用慈悲心去关怀所有人。

但今天,我们主要说说儒家的看法。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特别强调“仁”。

那“仁”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无私地去爱所有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甚至关心全人类。

这就是孔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孔子在《论语》里说了很多道德方面的教导,但他没直接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这些道德行为都是基于他对人性的理解和选择。

孔子觉得,一个真正的好人,应该是有爱心、关心别人、愿意为社会服务的。

这样的人,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

但问题又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为社会服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孟子给出的。

孟子这个哲学家特别厉害,他提出了性善论。

他觉得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这些善良的本性发挥出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

孟子还说,人有良知良能,这是天生的。

只有把这些都发挥出来,才能实现人的真正价值。

要不然,就白活了。

这个理论就能解释为什么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因为服务别人和社会,就是人性最本质的表现。

那良知良能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本能。

比如看到别人受苦会难受、想帮忙;

看到别人做坏事会羞愧;

愿意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对社会上的对错有明确的判断和立场。

这些都是人性里本来就有的善良和本能。

所以嘛,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其实就是回归人性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被环境所影响,要立志、要坚定。

这样,我们的善良本性才能发挥出来,成为真正以服务为目的的君子。

当然啦,不是所有人都会自觉地为社会服务。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违背自己的良知良能。

但孟子认为,这样的人其实是在逆自己的本性而行,是做不成真正的人的。

孟子的这些理论确实很深奥,但也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和实践。

他还提出了天爵、人爵以及大体、小体的概念。

天爵就是仁义礼智等天性赋予我们的尊贵;人爵则是社会地位、权力等外在因素赋予我们的尊贵。

而大体就是指我们的内心、精神层面;小体则是指我们的身体、物质层面。

孟子觉得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天爵和大体,就是心里要有仁义礼智,要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仅对社会有益,对个人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但服务的前提是我们要有能力而能力的前提是我们愿意学习。

所以服务和学习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了。

各位朋友你们今天学习了吗?

你们今天服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