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在核心期刊《前线》2024年3月理论前沿版发表文章。现将全文发布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在核心期刊《前线》2024年3月理论前沿版发表

【摘要】金融强国,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我国能多次防范和化解全球性金融风险,实现无危机崛起,离不开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不断探索。自1997年以来,中央召开的六次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重要决策充分反映了金融改革与开放的逐步深化过程,在强调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逐步确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未来,金融强国应当为金融业行稳致远提供根本动力和重要保障,在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协调性,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同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金融强国;行稳致远;大国崛起;金融开放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1]“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的提出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历史使命、确立了战略方向,并充分落实了前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目标的行业要求。可见,金融强国是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创新之路的一场深刻总结,充分阐释了为什么中国金融能够崛起,以及怎样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在当前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构建现代化产业和金融体系,努力成为金融强国,就必须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强化高质量金融监管,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韧性和创新能力,逐步构建起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金融体系,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无危机崛起发展壮大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循序渐进,不仅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更是在多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风险化解,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例如20世纪80年代大举外债使得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并引发连锁反应,全球近40个发展中国家要求重新安排债务;1998年,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而爆发东南亚金融风暴,并席卷亚洲引发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加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规模、影响空前,欧美发达国家陷入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失控。

但回顾历次全球金融风险事件,中国始终坚守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在与世界接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中国保持了自身的改革创新与政策独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落实了顶层设计在行业层面的关键指引。[2]中国能跳脱西方金融发展周期律、实现前所未有的大国无危机崛起,离不开中国对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不断探索,具体反映在四个层面。

●一是在于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上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深刻理解和把握了金融业本身的政治性,党始终引导金融事业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从上世纪末金融体制改革到当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党的领导都在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加速了改革的步伐,更确保了改革的效果,推动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证券交易所,到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党的领导始终如一地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创新。而在当前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正面临着由大到强、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发展阶段,金融业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

●二是在于中国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置于到国家发展顶层战略之中。

这使得改革开放45年以来,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从未爆发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体,守住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这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只有金融稳定,实体经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历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种种经验和事实表明,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金融体系的动荡不仅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更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深刻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视为国家安全的需要,使之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建立多层次、多领域互联互通的监管体系,借助高效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精准打击危害金融体系的行为,灵活运用多种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是在于中国金融业从内涵和根本上摆脱了金融的逐利性,将金融与国家、金融与政治深度结合,确立了金融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职能。

金融强国概念的提出,是过往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的理念总结,中国的崛起之路充分反映了金融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持续崛起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之间实现了更紧密地协同发展,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风险管理、投融资等服务,实现了与产业经济的深度结合。这一内在逻辑使得金融不再仅仅只是盈利手段和价值交换中介,而成为了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柱。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积极参与并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为国家治理的过程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

●四是在于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中国的金融业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金融、环境等需求,而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正是对人民群众财产利益的根本保障。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驱动下,中国金融业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金融业努力确保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真实经济领域,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金融危机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回顾历史上的多次全球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人民群众财富缩水,对社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金融价值观,决定了金融危机防范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风险控制,以及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进而确保金融体系的长久稳定。

改革与开放的成功之路

金融强国的概念形成和理论深化之路,其实也是一条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的成功之路,得益于数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层层递进。自1997年至2017年,我国一共召开了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第六次会议再度召开并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足以体现中央对未来我国金融事业发展之路的重视。

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创了金融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会议强调了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目标,旨在明确总体要求、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以法治手段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步伐,为金融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基础。

2002年2月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重点目标,标志着全社会对金融业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深入阐释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会议强调,金融工作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提高我国金融工作水平。

2007年1月,在中国经济全面开放融入世界之际,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推进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深化了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在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等领域指引了重点方向。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成功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有效化解了危机冲击,得益于中国对金融监管的强化,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会议对新时期金融工作部署了具体要求,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主旨,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2017年7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增速开始转向高质量、稳增长,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的重要性上升到基础制度层面,建设金融体系的站位进入新高度,进一步确立了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市场改革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进入了快车道。

2023年10月,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并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重大会议,对金融发展的部署强化到了新的战略深度。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重要概念,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确立了金融业的历史使命,总结了中国多年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将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监管等目标融入了金融强国的大框架之中,金融体系的政治站位提升到了国家、民族的新高度。[3]

回顾六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国金融业逐步走出了一条扎实改革、逐步开放的特色道路。

●一是金融监管从薄弱走向完善,从90年代末有效整顿金融秩序,到21世纪金融监管进入精细化、高效化,金融监管实现了系统性的升级

在这几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对金融监管的论述逐渐由简单的“加强”转向更为深入的“完善”和“健全”,并且更加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更加协调的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等,这一系列举措在过去数十年内显著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水平和层次,是中国多次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保障,对内确保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

●二是金融体系逐步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转型,金融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

这几次金融会议中多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表明我国在金融领域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法治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得金融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而在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加快建立外资金融机构合资合作新模式,促进了金融业的全球化。

●三是改革的主基调始终贯穿其中,逐渐确立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金融会议逐渐引导推进了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等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仅将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通过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水平,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层层递进,逐渐建立并完善了21世纪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框架。

●四是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问题、完善金融体系,建立了金融业行稳致远、稳定发展的基本环境。

通过优化金融体系和结构,金融工作会议不断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促使金融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了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在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确保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样成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有效举措。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之助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国家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系逐步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努力推动金融创新和改革。为了建设金融强国,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现代化金融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扩大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金融强国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是始终坚持金融业行稳致远的基本目标,通过金融稳定实现经济稳定,实现对服务实体经济更加高效。

行稳致远是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六次金融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创新,力求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结合,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的稳定,从而更加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对整个经济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等手段,稳妥推进去杠杆,确保金融市场秩序良好,有助于对内防范金融风险苗头,对外阻隔和化解国际性金融危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金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和发展动力,也保障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效率。

●二是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说,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供更为平等的金融机会,推动农村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协同推进和全面发展,实现大金融升级,从而让中国金融业拥有从容面对全球性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底气。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与合作,不仅为我国自身的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全球金融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是统筹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发展关系。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业务模式,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开放是中国金融体系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构跨境业务的开展,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金融安全则是开展金融工作需要遵循的根本底线,也是金融开放和创新的保障。[4]要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筹,需要在政策层面找到平衡点,适时出台支持金融创新的政策,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并在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处置,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同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的 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强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23年10月31日.

[2] 王文:论金融强国的理论升级与未来举措[J],中国金融2023年第24期.

[3] 杨世伟.习近平关于金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探析[J].经济学家,2020第9期.

[4] 李铖瑜,邓建鹏.建立金融稳定法治体系 筑守金融风险底线[J].中国农村金融,2023年第6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重要!重要!

有读者留言问我,如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找到公众号推文

大家可以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欢迎持续关注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