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突然有人说近百年以来,1962-1972年出生的人是最幸运的一群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只因那时他们生于旧社会,且新中国才成立二十几年,科技和经济对比当今来说并不发达,那为何不是生于现代新社会的人才是最幸运的人呢?又有什么依据呢?

出生就赶上了“好时代”,吃喝不愁

为什么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呢?首先他们躲过了1960年之前的“饥荒”年,之前的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导致很多地方粮食短缺,人们只能吃野菜,甚至饿死的比比皆是,然而1962年以后出生的人就再也没有受过饥饿的苦了。

其次是他们赶上了国家重视教育的热潮,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他们从小就有学上。加上念书都是免费的,和现在相比,当今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花钱,甚至上幼儿园还比大学的学费都高,而且还有各种攀比,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都不一样。而当时,虽然整体师资力量不如现在,但是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是平等的。

还有就是他们赶上了一个淳朴的时代,当时社会没那么复杂,对于学生而言也没有那么多的诱惑。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效国家,所以当时但凡能念到高中、中专甚至大学,都会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前程,因为他们保留了老一辈人淳朴、艰苦奋斗的精神。

都能有个美好的童年

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一辈人刚出生时,国家人口数量还不是很多。且因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当时的家庭中一般都会有三至四个孩子,有的还可能更多。这样一来,家里兄弟姐妹多了,就不会感觉到孤单。

童年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自然快乐就多了,不像出生在90年左右的孩子,那时计划生育正是严格的时候。家里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而此时也是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之际,孩子的学习压力大,无人倾诉和分享,很难快乐地长大。

另外就是他们的童年时光可以拥抱大自然,那时的孩子童年的“玩具”其实就是广阔的大自然。他们有蓝天、有青山、有绿水,可以去水中捉一些鱼虾,山上捉一些小鸟和昆虫,这些都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反观现在,很多地方建起了高楼大厦,城里的家长节假日想带孩子亲近大自然都要驱车几十甚至几百公里。

学习是与工作“挂钩”的

当时的学习是可以与实际工作“挂钩”的,因为那个时候国家实行包分配,只要你有本事考上中专或者大学,有了一技之长或者在学习上成就斐然,那么国家会帮你解决工作的问题。而且当时的文凭是很“值钱”的,一个大学生就可以进入国家编制的工作单位工作。

反观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且大学生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研究生也只能在学校或者一些专业的科研机构待着,他们也不敢轻易到社会上与其他能力强的人一起竞争。

而在当时一个师范毕业的学生就可以当老师,得到所谓的“铁饭碗”。可如今师范毕业之后,还需要各种证书,例如教育资格证、专业资格证书、心理学修习证书等等,门槛是越来越高。

而且当时农村孩子毕业了就进城,就能获得一个好的前程,不需要“上山下乡”,也不需要进行劳苦的耕作。

婚姻是没有“负担”的

其实现代人结婚有各种各样的负担,首当其冲的便是房与车。众所周知,现在一套房子就能压得一个普通年轻人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一辆车,普通点的车子就得十几万,这让很多年轻人都头疼不已。

其次就是“彩礼”,很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普普通通的家庭可能就十几万,有的高的可能是二十万、五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都有,这就让本来应该纯洁的婚姻变了质。

而在当时,两个人的结合纯粹是因为相爱,双方也不会去计较对方的家庭条件、自身的经济条件。记得老一辈人说过,当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就算是很重的彩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的感情也是很牢固的,然而现在离婚率之高就不用说了。

再者就是当时两个人结合没有家庭的因素,可现在两个人结婚都得考虑到双方家庭的结合,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离婚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机会多多,可以轻松实现抱负和理想

1980-1990年正是新中国高速发展的时间段,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以至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机会不断涌现,甚至国家会对大学生进行分配工作。即使不是大学生,在那时只要有一技之长,再加上身上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能在社会上立足。

而现如今,社会上大批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失业。不仅如此,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很多实体店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也面临倒闭的风险。

时至今日,当时的那批人也基本上纷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都成了企业家,还有一些人成为了国家重点企业中的骨干,连工人也都阖家幸福、儿孙满堂了。

结语

这么看来,这批在1962-1972年出生的人确实是非常幸福的。无论是跟1961年之前的相比,还是跟后面的80年或者90年出生的人相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之处。虽说当代人生活压力较大,但也应该坚持他们那辈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才能活出新时代的精彩人生。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1959~1961年饥荒及应对——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例》作者:董传岭
中国知网《儿童独处偏好与学业压力:抑郁的中介与人际情绪调节的缓冲作用》作者:熊明慧;刘俊升;徐春霞;莫然;刘阳阳;成丹丹;马莉
中国知网《当代社会背景下婚姻的价值和意义》作者: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