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晓伟
《红楼梦》里的真相,要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谁又能料到,林黛玉一曲伤心欲绝的《葬花吟》竟然和雍正帝、乾隆帝扯上了关系!
林黛玉有感于寄人篱下的痛楚之情,在大观园里边哭边将飘落的桃花用花帚扫了起来,掩埋在花冢里。
这个大观园就是现在的圆明园。它是雍正帝乾隆帝的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是清帝在夏天避暑的好去处。雍正帝和乾隆帝都曾经住在圆明园读书学习。所以林黛玉实际上是住在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家里。
但是,《葬花吟》真正和雍正帝扯上了关系的,是因为《葬花吟》中有一句诗是雍正帝写的。
这句诗就是“半为怜春半恼春”。冯宁先生发现这句诗竟然出自雍正的《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在《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六的《美人展书图》上面竟然有这么一句:“半是怜春半恼春。”这两句诗只差了一个字,说明曹雪芹曾经看过雍正的诗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葬花吟》本是林黛玉有感于寄人篱下的痛楚之吟。但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和乾隆帝也扯上了关系!
真相就在于林黛玉葬花时,脂砚斋批了这么一句:“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冯宁先生再次指出《采芝图》就是指清代宫廷画《弘历采芝图》。
《弘历采芝图》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去观摩一下。

《弘历采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历采芝图》

这幅图上面绘着两个男孩。大一点的青年,目视正前方,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的样子。小一点的少年,头微微上仰,打扮得像童子,肩扛花锄,提着花篮相随。
这两个男孩长得很像,而他们的脸型又与弘历登基时的“朝服像”非常接近。根据图中弘历题诗落款“长春居士自题”推断,此图画的应该是弘历在青年和少年时的肖像。又根据图中梁诗正墨题落款“雍正甲寅”推断,应当是弘历23岁或24岁时的肖像。
笔者认为,当年将朵朵桃花收集起来,掩埋在花冢里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少年时的乾隆帝。因为弘历小时候曾被雍正帝赐居在圆明园的武陵春色读书三年。
武陵春色模仿《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的意境而建,所以在这一带的山坡和小溪畔种植了上万株桃树。每到阳春三月,这里到处都是纷飞的桃花和一团团的粉色,如彩霞般绚烂。乾隆帝后来在《武陵春色》诗序中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必是弘历当年在武陵春色里用花帚将飘落的桃花收集起来掩埋在花冢里时,被“曹雪芹”看在眼中,从而写入了《红楼梦》。
这个“曹雪芹”就是乾隆帝的堂兄爱新觉罗·弘暟。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弘暟之父胤祯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青海,讨伐准噶尔部。胤祯西征之后,康熙帝把他的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抚养。
康熙帝在圆明园大门南边有一个御园——畅春园。弘暟和弘历年纪相仿,免不了从畅春园串门进入圆明园找堂弟弘历一起玩泥巴,一起玩葬花的游戏呢。这也是“曹雪芹”为什么对圆明园和紫禁城里面的情况这么熟悉的原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历史事件揭秘:林黛玉进贾府,竟是一起真实的历史事件!

这竟是林黛玉的真面目,新红学大厦轰然倒塌!

林黛玉初入贾府,看到的贾府正门,是清朝国门大清门!

林黛玉竟是大清皇后,在山东德州投河自尽!

贾母,其实就孝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