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顾柠

很多时候,银行年报披露的一串串数字不仅能直观展现其过去一年的经营表现,亦能看出这家银行的发展“气质”。

“我本人是一个审慎乐观主义者。我一直认为,无论是看待市场还是看待所从事的职业,过度悲观的话,所有经营行为都失去意义了。当然,乐观不代表忽视风险。”交行行长刘珺在业绩发布会上说。以审慎乐观的心态看待市场,以平稳谦和的姿态走好每一步。这或许就是近年来,交行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散发的气质。

这一点,从该行去年的经营数据可以见得。3月27日,交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该行依旧延续着以往“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报告期内,交行实现资产总额14.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3%;实现营业收入2575.9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27.28亿元,均实现正增长。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2,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该行行长刘珺表示,“接下来交行既要平衡好稳固盈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天平,又要在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稳中有进:总资产站上14万亿,坚守“以营收为锚”,发挥收入多元化优势

2023年银行业普遍承压,百年交行展现了一家老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稳健。各项经营指标保持并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向市场和投资者交出了一份兼具韧性和活力的经营答卷。从规模上看,2023年交行资产总额站上14亿关口,增速也保持在8.23%。客户贷款余额达到7.9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8%。

在盈利能力方面,交行也表现过关。营收、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LPR下调、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及存量贷款重定价等情况下,息差和中收承压,但交行充分发挥了综合经营、收入多元化的优势,全年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272.17亿元,同比增长112.27%,在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中助力实现集团净经营收入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交行在分红方面尤为亮眼。根据交行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0.375元,共计人民币278.49亿元,占净利润的32.67%。交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自2012年以来,交行现金分红率连续12年保持在30%以上,未来将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资产质量方面,交行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不良率的压降以及拨备覆盖率的逐年提升。2023年交行风险防控能力表现也表现良好,愈发稳健。截至报告期末,交行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5.21%,较上年末上升14.53个百分点。

针对近年来交行资产质量有效改善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该行行长刘珺做出了深度解读:“总的来看,2019年到2022年,交行开展了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其间,交行保持不良率的下行态势,拨备覆盖率维持上行趋势。2023年是交行的资产质量巩固年,资产质量在前三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交行过去四年保持了趋好的资产质量,财务利润也相对稳定,甚至跑出了市场平均速度之上的利润增速。可见,交行脚下的资产质量土壤是比较实的。”

另外,去年交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这意味着该行可能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依靠降低分红率缓解资本压力并不是交行的正确选项。”何兆斌称,目前交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距离监管底线要求存在一定的缓冲区间,后续将通过促进内生性资本增长与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相结合,保持健康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创新引领:强化上海主场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新交行战略

在推进实施交行“一四五”战略过程中,交行坚持重点突破与系统集成相结合,把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新交行作为战略的两大重要突破口。

上海主场建设方面,交行持续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在特色打造上总结提炼为9个特色业务模式,即9个“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是2020年交行开始在上海围绕着上海市确定14个“一件事”其中之一,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认可;科技金融“一件事”则已经在上海试点推广了3年的时间,通过交行上海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专班,与线上产品相结合,现在上海市分行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已经将近600亿元,达到了577亿元,去年年底数字较年初增加47.13%。

交行打造上海主场优势主要的业务表现上看,该行上海市分行一般存款市场份额和一般贷款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末提升了0.17个百分点和0.21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交行与时俱进,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持续推进数字化新交行的建设。在业务架构板块,2023年交行聚焦零售先行打造数字化经营体系,一体推进企业级架构、业务中台和产品工厂建设,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转型服务方面,交行加速布局数字新基建,深入推进“强基、筑网、上云、固核”。构建“金融+科技+场景”服务模式,在医疗、园区、央企司库、跨行资金管理等领域深耕场景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优服务、提效率、强体验。

擦亮招牌:打造服务“五大篇文章”的交行特色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交行“十四五”期间推进的“一四五”战略与之契合度较高。交行四大业务特色即贸易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以及以绿色作为集团经营底色。

去年以来,交行坚定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持续彰显战略特色,推动金融供给总量增、结构优,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打下较好基础。

科技金融方面,为了服务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交行将各类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进一步集聚,发挥集团全牌照优势,建立“股债贷租托” 体系,把集团内所有金融功能都附载在一起,聚焦在一起,共同服务科技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在15家分行组建科技金融专营组织,并设立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此外,交行还重点围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41.2%;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31.12%、73.95%和 39.54%。

绿色金融方面,交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打造业务特色全过程,持续加大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力度。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29.37%,较 2020 年末增长126%,投资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68.66%。

普惠金融方面,交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服务扩内需促销费,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 29.38%、24.80%,较2020年末增长 159.99%、54.94%,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6.51%,是 2020 年末的2.3倍。全年个人综合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增量达历史最高水平。刘珺表示,现在交行普惠金融的地基已经打好,下一步需要产出更多特色金融产品。

养老金融方面,交行积极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持续优化账户功能和客户体验,提升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规模持续增长;构建全品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累计代销各类产品 159 款,上架产品总数居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2023年交行养老服务业授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2.09%,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23.08%。养老金融永远是融永远是一个不断体现金融人民性的工作,基于这个层面,交行定下了工作目标。刘珺表示,“不仅仅是养老金账户的开立,还要配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在技术服务上要一定程度上缩小数字鸿沟,优化适配适老化工作,不能让中老年客户面对复杂技术时手足无措”。

数字金融方面,2023年交行对内增加数字金融投入,强化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内,该行金融科技投入120.27亿元,同比增长3.4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4%,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人员达到7,814人,较上年末增长33.30%,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8.29%,较上年末上升1.91个百分点。

此外,在打造交行特色的业务板块上,贸易金融方面,2023年交行积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贸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全年贸易融资发生额、产业链金融业务量、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分别达到2020年的2.4倍、2倍和2.5倍。

财富金融方面,交行践行金融为民,打造财富管理全链条经营体系,更好满足客户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报告期末,境内银行机构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增长8.23%,较2020年末增长28.21%;集团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91%,较2020年末增长19.06%。

展望2024年,交行管理层表示,该行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五篇大文章”,优化高质量金融供给,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使得交行“巨轮”朝着更加广阔光明的愿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