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一个杀人犯。

想象一个年仅14岁的杀人犯。

想象一个杀了父亲母亲、两个姐姐的14岁杀人犯。

他是什么样子?

他沉默寡言。童年遭受了难以言说的家庭暴力。他被校园霸凌。他没有朋友。

放弃这些刻板印象吧。

这位14岁的以色列少年,不符合上面任何一条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个子不大,苍白瘦弱,彬彬有礼,举止得体,老师同学都愿意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会给喜欢的女孩写温柔甜美的诗句。他异常聪慧,幽默风趣,不是那种书呆子式的好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好的邻居对他一家人都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更细节的描述里,这个家庭美满和睦,每周都组织聚会,邀请朋友欢度。「他们不应该因暴力事件被世人记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他打过交道的警察、调查员、律师、精神科专家给出的形容,也出乎意料的一致:

邻家男孩,魅力非凡,聪明伶俐,超群绝类,「令人生畏」。

01

14岁的男孩,坐在警车的后座。

他被抱上车时,警官很贴心地用毛毯盖住全身,以防被无数闪光灯捕捉到他的样子——

他无所谓的、镇定自若的样子。

丝毫不像是刚刚用一把M16自动步枪,近距离射击了自己四位至亲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凶杀案发生的数小时以前,他们才围坐一桌吃晚饭、谈笑风生,还窝在沙发看了一部电影。

据当时出警的警察描述,案发现场极其可怖,且令人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把致命的凶器,就随意搁在客厅一张铺满红格子布的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女主人的卧室,摆着不算宽大的床和梳妆台,床头墙面上挂着夫妻两人的结婚照。

男人穿着黑色西服,女人身着白色婚纱,都是掩不住的灿烂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在这张照片之下,他们的笑容和生命被夺走。

而且夺走得如此突然,如此可怕,如此触目惊心。

片中能看到当时的犯罪现场,满墙血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人的半个脑袋都没了(后来这部分才在他身后窗帘上找到)。女人的脸颊中弹,侧脸一条巨大裂缝,血汩汩往外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两个年轻女孩倒在血泊之中,也都是被零距离枪杀,头部遭到损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夺走这一切的,是全家人心爱的小儿子。

为什么会说心爱?

这家人有大量的家庭录像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光泽朦胧的影像里,艳阳高照,鲜艳的裙摆舞动。

在父亲的臂弯,在母亲的怀里,在姐姐们宠爱的眼神里,他从一个婴儿,变成学会走路的幼儿,再变成一个对着镜头羞赧微笑的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Netflix这部真实犯罪纪录片《犯罪动机:以色列少年杀人事件 / The Motive》,让案件当年的知情人走到镜头前。

专攻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员,在看到他的第一面时,就忘不掉那个眼神。冷静平和,却让人心生不祥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后的问话中,男孩的回答滴水不漏,不带丝毫情感。

最初,他编了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盗贼进来想要……

调查员打断了他,解释了这为何不是简单的入室盗窃。

而后,仿佛旁观者般,他叙述着一小时前发生的一切。

一个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疯狂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不是他杀的。他只是个工具,被一个浑身绿色的外来生物利用了。

他说凌晨1点多,回想起睡前全家人一起看的电影《巴比龙》里特定情节。就在此刻,忽然听见隐加仑教堂的钟声响起,有个东西对他说:起来。去。

他从床上坐起身,从二楼下来。走进父母房间,组装好枪,逼近父亲的脑袋,扣动扳机,随后又以同样距离射击了母亲。

上楼,对着两个姐姐的头一人一枪。

然后他离开,下楼,把枪放在桌上。又返回楼上,翻出阳台,逃离家中,嘴里高喊着,「有贼!有小偷!开枪杀人啦」。

枪来自哪里?是父亲服完预备兵役带回家的,他还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组装、使用。

这就是少年的证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调查员所问出的任何一个试图挖掘正常动机的问题,全都没有答案。

「你觉得我是个孩子吗?」男孩冷不丁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犯罪现场重建,是在事发第二天。

男孩面无表情地重演了整个案发过程,并作了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带去父母和姐姐的墓地,他依然冷酷、回避、平和,不为所动,轻声细语,全程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都没有,他就像块石头」,多年后回忆起当时那一幕的警员,在接受Netflix采访时忍不住动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送去精神病院接受观察,男孩请求送来学校课本和作业。

资深的精神专家同他见面,聊了三周,一无所获。「在这个孩子之后,所有精神病类的书籍都要更新了。」

男孩表现出来的样子,似乎在告诉所有人:「我说多少,你们就只能知道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精神病专家坦言,这是自己从业以来第一次觉得无助。而更可怕的是,对方能感觉到你的无助,加以利用,然后继续让你无助。

最终,精神病院制定了专业意见提交法院。

他们评估认为,男孩适合接受审判,并且没有理由主张任何可能导致他犯罪的精神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虽然这部《犯罪动机》被诟病节奏太慢、抒情过多,而且几段素材翻来覆去反复使用,但它却窥探了人内心的黑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鲜有影像会直接曝露凶案现场(很诡异、很暗黑的画风)。

并且罕见地将加害人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及其影像都放出来,真实到让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暗的对比,令人不寒而栗。

穿插播放的家庭影像,全家总是穿得色彩缤纷。年轻的父母宠溺地轻轻托举着新生儿,放在华丽的地毯上,好像生怕冷硬的地板会划伤他。卷毛毛的小男孩儿无忧无虑地嘬着手指。金色的阳光洒满绿茵,两个女儿在草地上欢快奔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在四声枪响后戛然而止。

这个14岁少年有明显的犯罪意图:拿起枪,杀死一个受害人之后,转移至下一个、再下一个……

行为事实,证明了他有意图要达到如此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位天(恶)才(魔)少年,因为找不到灭门动机,被当作过失杀人定罪,只判了9年监禁。

为什么不是谋杀,而是过失杀人?

因为始终找不到他的犯罪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长的调查显示,这一家子从没有过任何犯罪记录。男孩一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宠爱有加。

而他对自己的至亲,也从没表现过憎恨、妒忌、厌恶或其他负面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的代理律师——这是唯一一个从惨案发生那天起就一直陪伴他到现在的人,在片中拒绝透露更多。

他承认少年的确杀了人,也压根不信那套「外来生物杀人」的说辞,但最终却以「过失杀人」为其辩护。

因为这是这位年轻客户主动提出的要求之一:继承全部遗产。

而以色列法律规定,过失杀人的罪犯可以继承家产,谋杀案的则不能(对此,律师也很惊讶14岁少年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院定罪后,男孩因未成年而被直接送往改造学校学习。

他很聪明,在所有学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律师所描述的,他后来顺利继承了包括房子、父母养老金及保险在内的所有遗产。

娶妻生子,有一份体面工作,甚至饱受赞誉。喜欢在海边玩帆板、在沙滩晒太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上了正常、甚至是极其体面安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残酷,很真实,也很合乎法制。

任何人对此都可以有判断,有解读,有猜测,有怀疑,但却无法为实施犯罪的人找到他的动机。

没有动机,就无法定罪。

不过,这部影片事实上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犯罪,就是没有motive(犯罪动机)呢?

正片观看来扫我

犯罪动机:以色列少年杀人事件丨2020

(4集 × 30分钟)

Presented by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撰文

稻来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