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以前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随着练拳时间的增加,越来越认识到练拳时“步”的重要性!

特别是定步太极推手,你就那么一站,就决定了你在“粘连粘随”中的顺背。

我初学“四手”是跟孙门中的一位老师傅学的,说“三体式”桩功在推手中非常重要!我没有练过“三体式”站桩,所以,总是站不稳,脚下不稳,手上就乱套,处处受制,别说“四手”,仅一手就被“发”了出去!而老师傅总是让我从“腰腿”上去找原因。

我在文化广场上看到两个练陈式太极拳的老师傅在推手,他们慢悠悠地在“打着轮”,两脚的站位不是“三体式”而是横着“并列”的。网上很多推手视频里的步法也是这样的,我也试过,同样不稳!

一般情况下,拳师们都不会告诉你这“步”中的秘密,都会告诉你大致的站法,然后说“从腰腿上去求”稳,如此而已。

于是我就从数学、力学上去寻找答案,结果发现,“三体式”来自于形意拳,而形意拳讲究直来直去,所以在前后方向上用力或受力绝对没有问题,可对方稍稍给点横力就难以承受!同样,左右横站,对横力应对自如,而对直劲,就难以消化!

这时候,我觉得要是把两种站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是不是就可以克服掉两种站法的弱点?于是我开始把“三体式”的两脚往左右稍稍分开一些,或者把“横开步”的两脚往前后拉开一些,这样是不是直劲、横劲都可应对自如了?对,就这样!

于是我就改变了定步推手时的站法,任凭其他拳手如何评价,反正自己觉得稳当多了,出四手也顺当多了!

其实这种站法叫“川字步”,高手们都是这么站,只不过是很少有人这么明白地讲出来!后来我才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形意拳中的“三体式”要用在太极推手中就必须要将前脚的脚后跟往外搓一点,前脚掌往里扣劲!实际上也就成了“类川字步”!

学拳,一靠教,二靠学,但最最重要的是要靠“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