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事,只要每天都重复去做,就足以帮助我们养成或是强化某个习惯。渐进式的行为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成长。
你相信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个说法吗?或是1周?这是个不必回答的问题。因为根据不同习惯、人群等多种维度的研究差异显示,养成习惯所需要的时长也存在着数值上的差异。任何一种说法都有其相关的深入研究作为支撑。
但这些具体数字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意义真的不大。毕竟我们自身为什么需要建立新习惯、摒弃某个恶习、能够在怎样的一个时间范围内做多大程度上的尝试、下定怎样的决心、自驱力的来源是什么等等,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最了解的。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去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但无论信息多么可靠,它都不能作为引导我们决策和改变的唯一指南。
在本书中 ,你能清晰地看到作者逐渐变得“比从前更好”的种种细节,包括她为什么认为自己需要建立一个习惯,在尝试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她做出改变后在体验及生活状态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作者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释了“具体怎样做,才能收获持续进步”的步骤,就像是一个久违的朋友在你对面与你分享她长久以来的个人经历,你会很容易被她的表达所吸引,并且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就代入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整体阅读体验感还是不错的。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阅读这类包含大量自我感受的书籍的,逛书店的时候随手翻到这类内容也很容易就直接为此买单了。
具体干货总结:
我们每天约40%的行为都来自于习惯,它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更加省心,不必太用力、不必做决定,但也让我们丧失了一部分感知力,对于那些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用心了,同时,也不再期待未来人生会有的多种可能性;
习惯总是可以让我们免于思考,调整习惯就是在帮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的怪圈,逐渐成长,当然也会让我们做起事来更加专注和高效;
养成好习惯的关键在于,增强塑造习惯的体验感的同时,给保持坏习惯增加障碍和难度,让这个行为变得很麻烦,久而久之自然就不再想要坚持了;
突然放弃某个习惯,的确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但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养成更多好习惯。这就是内在矛盾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逐渐认清的东西;
良好的开端通常都是从优化基础习惯开始的,比如睡眠、运动、饮食及整理这几个方面,也算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
养成给自己安排日程表的习惯,这样那些必须要做、但你又不爱做的事情,以及你喜欢做却又担心没时间做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提醒自己及时处理待办事项,够确保自己每一天都在认真生活;
有时短暂的休息、分心,更有助于再次集中注意力,所以只要方向没错,行为上偶尔开个小差并不是问题,别把自己搞得太紧绷;
设定阶段性目标的弊端就是,在拿到结果后很容易松懈、很难继续保持促进成长的心态和行为,不利于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本身就是回报,额外的回报会让人把改变看作是痛苦的事,改变的意义也就变了味道;
明确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与它能实现的价值之间存在的实际关联,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更容易保持习惯。
小结:
这里并没有讨论我们需要养成怎样的习惯,因为每个人当前所坚持的、或保留下来的习惯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统一大家的行为习惯,或是去引导大家相信那些习惯是好是坏。
相信每个人都清楚长远考虑,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负责、最有利的决策。
同类书籍《掌控习惯》中提到“当自动化行为对人有利时,它就会让人的好习惯不可避免,坏习惯难以维持”。
所以本质上我们都会去做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不过认知基础决定了人们内心认定的东西有所区别而已。
但总之,养成更多好习惯的人生,确实会更容易和舒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