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宣布扎卢内日下课,以新帅瑟尔斯基入替。

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许多人不解,被认为是冒着极大风险。

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西尔斯基履新已近两月,效果正逐渐体现出来。

首先是在战场上。

坦白讲,西尔斯基上任时,乌军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世界瞩目的阿夫迪夫卡地区,守军已举步维艰,坚守下去几成奢望。

今天再看,诚然阿夫迪夫卡已不在乌控制之下,但它并非俄军强攻下来的,而是乌军后撤主动放弃的。

区别在哪呢?

之前,乌军重兵屯于阿夫迪夫卡,试图再打一场巴赫穆特性质的战役。但是随着俄军加强航弹、柳叶刀、FPV穿越机等兵器的运用,无法压制俄空天军的乌军除了补给线被压制以外,还要承受每天轰炸造成的损失。

下一步怎么走?众说纷纭。

西尔斯基新官上任,马上在阿夫迪夫卡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比如将第三突击旅紧急调往阿夫迪夫卡增援,将豹式坦克部署到阿夫迪夫卡,以及宣称要重新巩固战线,夺回一些重要地区等等。

当时外界有许多质疑的声音,正如《福布斯》报道,乌克兰不应该在阿夫迪夫卡发动反击,这可能会让第3突击旅陷入灾难:“乌克兰需要第 3 旅,不能浪费在被摧毁了一半的城市的保卫战中。”

西尔斯基不为所动,还亲自视察阿夫迪夫卡,表示要在此把俄罗斯的血放干。

西尔斯基是什么人?与扎卢内日不同,西尔斯基毕业于苏联最高军事院校莫斯科高等军事指挥学院,是一名接受完整苏联军事教育的军官。他与不少俄罗斯的将军们根本就是师兄弟关系,有些甚至直接就是同学。

之前,他在巴赫穆特形势不利之时,坚持投入更多兵力和资源。虽说让瓦格纳遭受重创,但也让乌军承受了损失。这让他在一些乌军口中被称为苏联式的屠夫将军。

阿夫迪夫卡?依西尔斯基的指挥风格,以对手对他的了解,加之其新官上任,理应有打好总司令第一仗的想法,在阿夫迪夫卡再来一场巴赫穆特式的会战并非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在乌军弹药紧缺之际,西尔斯基和泽连斯基是想用悲壮的防守,来唤起欧美加大援助的决心。

于是俄军兴冲冲摆好“围三阙一”之阵势,就等乌军增援进场,来一波杀一波。

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这只是西尔斯基的虚晃一枪,实际上,派去第三旅的目的并非是增援,而是去解围掩护撤退的。

如今再进行复盘,能看得更加清楚:

2月10日,新上任的西尔斯基在互联网公屏高呼“绝不放弃阿夫迪夫卡”,“将积极打破阿夫迪夫卡外围包围圈”。

2月14日,援军被紧急部署到阿夫迪夫卡地区;

2月17日晚,西尔斯基宣布了从阿夫迪夫卡撤军的决定;

2月18日,乌军发言人德米特罗•利霍维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已完成了从顿涅茨克地区的阿夫迪夫卡撤军的工作。

显然从西尔斯基上任伊始,从阿夫迪夫卡撤军就已经是确定的事,西尔斯基玩了一手暗渡陈仓。至于为什么,他也进行了解释:

“我们从阿夫迪夫卡撤出了我们的部队,因为敌人在突击部队的力量和手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不断被制导空中炸弹轰击,我们防御的完整性受到了损害,这使得敌人逐渐向前推进。我们的炮兵弹药不足也起了负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这不允许有效的反炮击战。为了避免被包围并挽救人民的生命,我决定离开阿夫迪夫卡。”

当然俄罗斯的支持者会嘲笑西尔斯基出尔反尔,实际上在战争中互联网只是双方的一个工具而已,兵不厌诈的事儿已出现了太多。与成百上千的生命比起来,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结果就是,乌军在阿夫迪夫卡成功避免了陷入被包围和歼灭。今天再看,有谁还怀疑这个决定吗?

其次,西尔斯基上任带来的是乌军战术的新变化。

这个转变是发生在撤退之后的。乌军并没有在阿夫迪夫卡遭到毁灭性打击,但自撤退以后我们能发现,乌克兰不再执著于反攻或是收复失地。甚至在整个战场上,乌军与俄军正面对抗的强度也下降了不少。换句话说,现阶段乌军在有意识避免与俄军硬刚。

至于为什么,我相信还是与弹药不足有关。直到这几天,俄军的炮火仍然以6:1的优势领先于乌军。缺乏炮弹就难以进行反炮击,在这种情况下,硬拼是不明智的。

适当地苟一苟,是为了争取时间等待援助到来。这个策略看来接近成功了,根据目前美国方面的进展,4月份在美众议院投票表决新的援乌法案已经不可避免,无法再被任何“技术性因素”推迟。一旦通过,停滞已久的美国对乌军援将重新开启,包括美国军工业几个月新生产的武器弹药在内,大量武器弹药将涌向乌克兰。

而更实际的消息来自捷克,捷克日前已经找到150万发炮弹的货源,预计第一批炮弹会在1个月内送到乌克兰。乌军只要撑过了这段最低谷时期,弹药供应就将不断得到改善。加上他们的火炮在射程、精度、先进弹药、战场火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届时俄乌两军炮兵火力对比将会发生逆转。

不过在这段时间,俄军的损失却一点也没减少。

3月29日,西尔斯基在访谈中透露:今年2-3月(截止3月26日),俄罗斯损失坦克超过570辆,装甲战车约1430辆,火炮系统近1680套,防空系统64套。由于防空部队的努力,敌人在空中的活动也减少了。 2月份短短10天内,击落了13架俄罗斯战机,其中包括两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A50预警机。

这些数据我无法全部去证实,不过我们对比乌克兰弃守阿夫迪夫卡后俄军已确认的损失,发现至少在飞机方面确实如此:俄空天军已有2架A-50、1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1架SU-24M轰炸机以及23架苏-34和苏-35战斗机被击落。此外还有西尔斯基没提到的黑海舰队3艘大型战舰被击毁。

西尔斯基曾这么说:

“我从未与数量上和我们如此悬殊的敌人作战过;他们总是用人数压垮我们。这决定了我们的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攻击、正面行动。总的来说,你只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劣势。了解敌人、研究他、利用他的优点和缺点是件好事。”

如何利用敌人的缺点?西尔斯基给出了答案,即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战术,正面对抗艰难的情况下,就集中使用低成本的无人机和无人艇,配合西方提供的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攻击俄罗斯军队的大型舰船和战斗机、预警机、轰炸机等价值不菲的作战武器。

这就搞得俄军很难受,俄军希望的是多来几个阿夫迪夫卡,在地面上死磕,因为他们不惧伤亡。但是打掉他们这些价值连城的武器是很痛心的,像A50、军舰等数量本来就少,打一架少一架;有些即使还能生产,也经不起这个消耗速度,俄军的战争潜力将受到极大削弱。

近来俄罗斯显然被打急了,频频出动图95对乌进行全境轰炸,试图“以眼还眼”便是例证。

说到战争潜力,西尔斯基还有更狠的,这就是第三招,即乌克兰对俄境内目标,尤其是炼油厂、油库等能源设施的袭击急剧增加。

说起来这未必全是西尔斯基的决策,因为在年初乌军已开始增加对此类目标的袭击。不过到西尔斯基上任以后,在整个二月份,乌克兰进行的一连串袭击已影响了俄罗斯近五分之一的原油加工能力。在俄罗斯紧急抢修之下,3月初该行业开始复苏。可惜到了3月,俄罗斯炼油厂再次持续遭到乌克兰打击,据摩根大通估计,乌克兰的攻击导致俄罗斯每天约90万桶炼油产能关闭,恢复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这就是乌军的新战术,持续袭击俄炼油厂、油库等目标,降低俄方将石油收益投入战争的资金流,以削弱俄罗斯经济实力。

俄罗斯本土的防空系统如同摆设,乌克兰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境,屡屡得手。对于这招,俄罗斯简直是咬牙切齿,但又无计可施。正如上文所说,只得屡次出动图95远程轰炸进行报复。

不过话说回来,这招并不是无节制的滥用,否则乌克兰早把俄罗斯油厂炸光了。因为空袭能源设施是一柄双刃剑,它会导致全球原油市场失去平衡,使原油价格溢价的风险增加。这会为全球政局带来不稳定性,比如有可能会威胁到现任美国总统拜登赢得新一届总统任期的机会。

而且也不排除,俄罗斯有破罐子破摔的可能,万一他与伊朗以及也门的胡塞武装谈判,更活跃地攻击途经红海水域的船只,从而切断石油供应。这样一来,就可能会造成全球性的能源危机。

如果是这样,且不说乌克兰会在世界上招来反对的声音,更实际地讲,无疑会大大提高为乌克兰提供援助方案的通过难度。

所以别看表面是战争,背后有很多政治的考量。乌克兰的袭击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不能是无脑的狂轰滥炸。

就目前来讲,乌克兰战略的目的,是在近阶段减少硬碰硬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牵制俄罗斯的注意力,来维持战场的均衡,来等到西方的军援到来。

中国有句话“换帅如换刀”,或许同样适用于西尔斯基。以往人们传说他是个苏联式的指挥官,不过从西尔斯基上任至今的表现来看,这并不是一位只知道结硬寨、打呆仗的将军。再退一步讲,即使这些决定并非他单独做出的,也能表明他是个懂得变通,具有更强灵活性的人,或许这与他曾负责乌克兰军队与北约的合作有关。

所谓“屠夫将军”的称号或许并不公正,西尔斯基曾说“人是第一价值,然后才是海马斯、MLRS、防空、火炮。”目前看来,诚非虚言。

而更难得的是,这三招至少在目前来看,都是对乌克兰有利的选择,还把俄罗斯打急了眼。

我相信,等到乌军弹药充足,等来美国援乌法案的通过,等来F16、金牛座等武器,才是西尔斯基大显身手的时机。说实话,对于曾指挥了基辅保卫战和哈尔科夫反击两场大捷的这位将军,我对他的正面行动还是比较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