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日,「孤独症日」。

其实在联合国官网上,它的全称是——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这并不是只属于这些孤独症孩子们的纪念日,反而是对其他人的一种温馨提示:

关注、了解后,才能真的理解他们。

✨ 他们每一个都是「星星的孩子」

✨ 他们每一个都是「这世界上唯一的你」

几乎所有孤独症的父母们,从孩子确诊那天起,就开始在为他的余生做打算。

最初,他们都十分迫切地想要回击命运,试图改变这个并非人们所期待的小孩。

但最终会承认现实正是如此残酷。

在那些避无可避的日常、琐碎细节里,未雨绸缪太难以实现,所有提前的规划都是徒劳。

究竟是让孩子自在地保留原本的样子,还是狠心地训练他愈来愈像正常人?

到底真正的爱,要怎么体现才对?

父母年迈甚至离世,孤独症孩子失去庇护,这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温暖与爱去包容他们?

没有人知道前方还会面临些什么,没人知道答案。

蔡春猪在「一席」演讲中提到,对于自闭症孩子,父母们都逐渐从「改变」转向「改善」——爱,始终是基石。

自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首次描述孤独症起,世界对这种病症的认识已历经81年。

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无数研究者在技术的迭代下,推动孤独症的探寻愈发深入。

可越是如此,越会发觉生命的神秘可贵和种种无可奈何。

但正如导演沈可尚在《遥远星球的孩子》上映后,曾写下一段话:

我们不会奢侈地相信大家都会因此开始平等地看待孤独症者,甚至与孤独症者为友。但我们绝对相信,这可以是缩小两端距离的起点。如果说认识他者也认识自己是一个终生旅程,我们很高兴在这个旅程的开端,由「孤独症」当了我们最好的起步导游。

遥远星球,可我们也同在一个宇宙。

也许,所有的不宽容,都来自不理解。

周迅为这部纪录片所唱的主题曲里,有一句歌词——

「因为了解,各自喜悦。」

或许,这是我们能给出的最温柔的回音、最温暖的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