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暮春之交,北斗七星的斗柄指乙(太阳黄经为15°),此时天清气净,春和景明,因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接近自然,出外游玩的踏青时节。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相邻,并且从唐朝开始,朝廷明令在寒食节放假三到七天,让人们归乡省亲、祭祖扫墓,清明节自然包含在内,并且旧俗寒食清明并举。

近代自民国后,清明逐渐取代吸收寒食节,成为祭祖扫墓的假日。其实就传统而言,二者还是有很多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清明节为踏青节,寒食节为祭祀节。然而如今混用,并且由于曾经出现文化断层,因而很多人对寒食节已经缺乏印象,于是古代关于寒食清明两节的习俗,便过渡成为清明节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寒食节的习俗很多,因为在古代祭祀为大事,作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墓祭日,自然有仪式繁琐的礼仪以及诸多讲究,最具特点除了墓祭,就是禁火和吃冷食。然而清明节为踏青游玩,本来没有太多讲究,不过,由于我国传统节日演变是由多到少,由繁到简的过程,因而,清明节便吸收了不少相邻节日的习俗,诸如寒食节、上巳节等。

清明节吸收其他节日的很多传统习俗,如今依然在民间流传、继承和延续,然而也有不少习俗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诸如古代女子在春天斗百草、剪春燕的习俗,以及人们堆春盘、办春宴等等,其中还有一种习俗,非常有趣,不过也逐渐消失了,那就是——镂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镂鸡子,就是古人们在寒食节镂刻绘画鸡蛋,然后夸比、鉴赏、馈赠、食用等习俗。镂鸡子的习俗起源很早,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在很多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不过大多佚失,有的只能从后代文献中才能找到遗留。

最早明确记载镂鸡子的出自战国时期的《管子》,在南北朝萧梁时期著名学者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有摘录:“《管子》曰:‘雕卵,然后瀹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其中的“瀹”(yuè),就是煮的意思。大意为:雕绘鸡蛋,然后煮熟食用,寓意春季使得经历寒冬的积藏万物开始发散(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懔探讨镂鸡子的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斗鸡习俗,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平子),郈(昭伯)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笔者认为镂鸡子习俗,最早是出于赞美鸡的高贵品德,应该是起源于周代设立的职官“鸡人”

《周礼•春官宗伯•郁人/典瑞》:“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古人认为鸡有五德,设立鸡人职责主要是负责黎明时呼醒百姓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春季属于四季之首,正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因而后来人们结合鸡鸣叫醒人劳作的特点,便雕刻绘画鸡蛋,来赞美鸡的品德,久之成为习俗。

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南北朝时的习俗,“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如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大意为人们用最早从物中提炼的蓝紫色颜料,对鸡蛋进行绘画,或者进行雕刻,作为礼品相互馈赠食用,或者放在盘中用来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宗懔也提出镂鸡子的另外一个功效,那就是有大补作用。依据是东汉张衡的《南都赋》有:“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认为春天吃鸡蛋,夏天吃竹笋,秋天吃韭菜,冬天吃韭菜花,都是时令佳肴。

那么,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在寒食节如何镂鸡子?我们从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可以看出,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镂刻鸡蛋,一种就是在鸡蛋上绘画,然后相互夸比,以度寒食节。北齐风俗志《玉烛宝典》有:“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记载当时寒食节都市里的人们,用雕画鸡蛋相斗娱乐的习俗,因而镂鸡子又称为斗鸡、斗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延续南北朝习俗,在寒食节镂鸡子、斗鸡,并且风俗越来越盛,这有很多记载,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就有著名骈文《檄英王鸡》,记载了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的情形,也说明当时斗鸡之风在社会异常风靡。由于镂刻鸡蛋讲究技术,因而一般百姓是不会的,盛唐宰相张说的《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有“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记载宫廷里面的能工巧匠镂刻鸡蛋的高超技巧。

至于在鸡蛋上绘画煮食,这是一般百姓都可以做到的,诸如“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镂鸡子》诗词:“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就记载了骆宾王和旧交在清明时分绘画鸡蛋娱乐的情形。

中唐诗人白居易《和春深•十六》也有记载寒食节镂鸡子之妙:“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元稹的《寒食夜》也有“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记述当时寒食节镂鸡子非常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节镂鸡子的习俗,宋代延续,诸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次女婿庞元英撰著的《文昌杂录》记载:“寒食则有假花鸡球、镂鸡子、子推蒸饼、饧粥”。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里也有“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饷”的记载,说明这一寒食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

然而此习俗到了元明以后,就甚少见典籍记载,大概镂鸡子非一般人就能雕琢,需要能工巧匠方能施展,况且鸡蛋镂刻费时费力,却难以保存太长时间,因而后来失传也未必。不过,在民间寒食节镂鸡子的习俗依然有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依然有“三月三,吃鸡蛋”的说法,而在全国大多地区,都有煮红鸡蛋的习俗,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等各种喜庆场合,以示庆贺并图吉祥,这应该是寒食节镂鸡子习俗的遗留和扩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4/4榆木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