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浙江杭州的厨电企业卡罗特有限公司(简称“卡罗特”),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法国巴黎银行、招银国际为联合保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来自浙江杭州的厨具小家电品牌,没有美的、苏泊尔等大品牌的知名度,但其在市场稳步深耕多年,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卡罗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5亿元、7.68亿元、15.83亿元;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27亿元、2.75亿元、5.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70万元、1.09亿元、2.37亿元,呈连续增长趋势。2023年收入超15亿元,其中超80%来自炊具,部分来自厨具、饮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罗特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是李惠平和章之慧。章之慧为卡罗特现任董事会主席和CEO章国栋的父亲,而李惠平为执行董事兼首席产品官吕伊俐的母亲。

章国栋和吕伊俐这对浙江“创二代”夫妇,在2011年前后加入卡罗特,先后担任多个职务,目前章国栋在公司任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吕伊俐则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产品官,两人共持有公司超98.6%的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罗特前身为永康市特牌电器有限公司,最初只是一个江浙沪随处可见的外贸加工厂,主要为海外品牌做贴牌服务,其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在2013年,第二次在2016年。

2013年,卡罗特尝试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为国际品牌设计、开发和制作定制厨具产品,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经过多年发展与深入了解市场后,卡罗特又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推出自有品牌“卡罗特(CAROTE)”,从贴牌代工“进化”到独立品牌,开启线上销售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招股书相关数据可看出,卡罗特的两次战略调整意义非凡。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卡罗特的品牌业务收益分别为283.3百万元、人民币530.7 百万元及人民币1379.9百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益的41.9%、69.1%及87.2%。2021年至2023年,卡罗特品牌业务营收从2.83亿元增长至5.31亿元,再到1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7%。自有品牌业务逐步成为卡罗特主要收入支柱。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起卡罗特品牌业务营收的是海外市场。2023年,76.6%品牌业务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其中美国市场表现最好。

2016年推出自有品牌之时,国内厨具小家电市场竞争激烈,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运营经验,卡罗特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于是卡罗特将目光投至海外,大力发展跨境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卡罗特在国内主攻京东、天猫等渠道,在海外则相继布局了亚马逊、沃尔玛、乐天、Qoo10、Shopee、Lazada等主流渠道。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卡罗特在中国、美国、东南亚及日本的在线炊具行业中排名前五。

根据招股书,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卡罗特公司在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收益分别为5.037亿元、4.915亿元及12.556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74.6%、64%及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