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繁忙的学业与工作中感到眼睛干涩?现在,是时候抬头欣赏一下四周的美景了。
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落着众多的名人故居。这些风格各异的住宅见证了上海的变迁,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艺术家陆志文专注描绘“名人故居”系列数载。今天,就随他的画笔,打卡上海名人故居……
01|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建于1923年。红瓦坡顶,欧洲独立式花园别墅。立面为细卵石贴面,上为跌檐式山墙,平拱券钢窗,三层弧形窗檐下有10个小孔,使室内空气对流。底层设敞廊,北立面入口处为带券心石的半圆拱券。
巴金一生写书、爱书、读书,他的寓所是书的海洋。巴老通晓多国文字,收藏着不少英、法、俄日等工具书。花园里有两棵高高的广玉兰树,人们常用这两棵玉兰树来比喻巴老的人格和他的创作。
02|傅雷故居
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建于1936年。联排式独立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庭院里种着果树花木。门窗略带扶券,外墙面有干粘鹅卵石做面层。傅雷1949年直至逝世居住于此。
卧房、书房在二楼,三楼为保姆卧室以及傅聪、傅敏的起居室。
03|郭沫若寓所
溧阳路1269号。坐北朝南。日本式花园洋房。外墙用褐红色清水墙砌筑,大门人口及窗楣均为拱券式,层间有明显腰檐。有日式木窗、浴室、拉门、“榻榻米”床。庭院前有小山石、水池,园内种植了各类的花草。郭沫若1946年入住于此。
住进新居不久,郭沫若就同许广平、周信芳等去万国公墓祭扫鲁迅墓,并在寓所写下了“鲁迅和我同在”一文。
04|胡适故居
万航渡路320弄42号。混合结构的三层楼住宅。胡适1926年至1930年11月居住于此。楼下是客厅、厨房、餐厅和卫生间,楼上大间是胡适和夫人江东秀的卧室。
旁侧小间是其两位儿子的卧室另一侧是胡适的书房。该旧居现已被拆除。
05|鲁迅故居
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建于1931年。红砖瓦结构的三层楼新式里弄住宅。鲁迅1933年4月至逝世居住于此。
屋前有小花圃,底层是客厅和餐厅。二楼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一幅海婴出生16天的油画像挂在五斗橱的上端。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1936年10月19日,闹钟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
鲁迅在这里编选了历史小说《故事新编》7 本杂文集,翻译了《死魂灵》等4本外国文学和大量版画作品,并会见过不少中外名人。
06|茅盾寓所
山阴路159弄(大陆新村)29号。建于1931年。三层楼新式里弄住宅。黑铁皮大门,屋前有-个小花圃,外墙立面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底层前门有马形雨篷。三楼有水泥铁铸花阳台,落地百叶长窗。
1933-1935年茅盾住在这里,与鲁迅为邻居,一起编写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草鞋脚》.并创办了《译文》杂志。期间茅盾写成了《春蚕》《秋收》《残冬》三部曲。还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大量杂文,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07|张爱玲旧居
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建于1936年。坐西朝东的8层楼公寓建筑。公寓每层设三户,户型有2室户和3室户。客厅面积较大,设置壁炉,卧室均有小储藏室和卫生间,双阳台连通客厅和卧室,西面通长挑外廊。
张爱玲1939年、1942年2次入住该公寓,共生活了6年之久。该公寓不仅是一座近代优秀建筑,而且是近代都市文学的诞生地。
陆志文
陆志文,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
专注于名人故居的主题创作,将绘画技术上的创新意识与上海国际前卫的文化语境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价值。
其作品被美、德、法、意、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及上海美术馆上海图书馆、新天地一号、徐汇艺术馆等收藏。
陆志文耗时十余年,创作百余幅“上海名人故居”系列绘画作品,汇成画集《上海名人故居》。还出版有《陆志文欧行撷英》《陆志文画集——欧罗巴浪漫之旅》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