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响响妈。

虽迟但到,趁着马上要书香节,为大家带来2023年10月当当新书榜

去年做9月份新书榜的时候,就告诉过大家,新书榜已经正式转型啦!将更多地介绍小学生独立阅读的书籍(点回顾),而且,测评的标准也有所调整:

在原来的基础上会兼顾一些“功利需求”,增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量、知识点难度密度等信息。

简单回顾之后,我们来聊聊今天的新书。这次编辑部从榜单前80选出了6本/套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评级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两部儿童文学尤其让人惊艳,《黎明动物园》更是虐哭我(其实看《乒乓响亮》也哭了,不过笑中带泪就还好),但还是忍不住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大喊:写的好,写的真是好!

这种和降智毫无关系的优秀读物,还请作者们多多为咱孩子们产出哇。

大人也可以读哦,很可能忍不住一口气追完,从此入坑儿童文学~

如果感兴趣更多5-8小朋友的书和教辅,文末有文章列表,可以查询~

文章目录

一、大童书:非常值得买

1.黎明动物园

二、大童书:值得买

2.乒乓响亮

3.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世界史

三、大童书:可买可不买

4.素书 漫画智慧奇书 全2册

5.恐龙闯进磨磨蹭蹭镇

四、绘本专区

6.猫头鹰骑士

一、大童书:非常值得买

1. 《黎明动物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黄蓓佳 著 王晓旭 绘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码洋价:38元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9岁+

编辑部评级 :非常值得买

亮点 :科幻色彩的悲剧美学,亦真亦幻,扣人心弦,绝境之下让希望和美好的力量顽强绽放。兼具动物科普、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意义,也是情节生动的反战教育读物。

文字水平 :每页约480字,文字隽秀细腻而有力,表达清晰但充满暗示和隐喻。给人“茅盾文学奖”作品观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文字表达范本。

如果说儿童读物领域有哪些不常见的题材,悲剧会是其中之一。

今天这本《黎明动物园》就是这种“少数派”作品,而且用实力证明了这个主题在儿童文学领域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意义。

故事主线非常清楚:

战火连天,朝不保夕的情况下,黎明动物园开出了一支转运车队,不惜破釜沉舟穿越交战地带,想要把一部分动物救往安全区域。

听上去就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

但是,作者充满代入感的文字 , 让读者像看3D电影一样身临其境,在极致的境遇里行所未至,向内心更辽远的区域求索。

首先,电影般的叙事,充满隐喻的描述,把亦真亦幻拿捏得不着痕迹,也布下扑朔迷离,引人放大瞳孔、放大感知。

以开篇部分为例,带大家感受一下。

凌晨,森林,遮天蔽日。十四岁男孩和他的牧羊犬在逃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 间、地点一清二楚,角色出场——人和动物。

再看环境:陈年腐叶,奇幻雾霭。

腐朽和新鲜对立,加上“陈年”,断绝了任何生机。

雾霭能掩盖、能阻碍,让人透不过气,甚至可能有毒,是逃不出的迷阵。

一股肃杀的末日感席卷而来。

像不像一个电影片段?而且是用3个充满设计感的镜头剪辑成的:

①遮天蔽日的森林——远景;②男孩和牧羊犬在逃窜——全景;③脚下的枯叶——特写。

镜头在运动,景别有切换,脑子里像在放电影,还是SVIP级别的超清,让人顿时有种“本人想象力空前绝后”的“错觉”。

另外,也在引发猜想:为什么逃?

答案马上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身后,仅仅百米之外,是一头发着脾气的身形庞大的雷龙…

这里和之前的内容,相当于一组上问下答的镜头。同时,用小对大、弱对强制造冲击, 把逻辑感和情绪张力同时拉满。

说实在的,如果这句话再短一点、有力一点,谁看了不倒吸一口凉气?

突然,转折惊现—— “戴克满身汗水地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一场梦?

来不及松口气,转折继续出现:炮火包围了他的城市,和梦里的凶兽一般无二,新的逃窜必然继续……

这个过山车一样的开头,很像整个故事的缩影。

概括了故事的主角——人和动物;故事的情节——逃;以及故事的特点——亦真亦幻。

读完书后回看这个开头,可能忍不住猜:这场战争会不会也是一场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设计非常妙。

让确切的结尾兼容了开放性读者发现后也能怀着惊喜参与到故事创作中。

让一切的悲剧能见光 :提高了悲剧的被接纳度,也给希望与绝望的抗衡留出余地。

是牢不可破的铁屋子,还是满载希望的诺亚方舟?遮天蔽日久了,还有人期待黎明、能看到黎明吗?

别醒来,继续猜。

其次,大量的侧面描写,以看似回避的方式,成功带人近距离直视生存和死亡、战争与和平、希望与绝望等抽象议题。

战争,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

但只是背景,作者几乎没有正面描述战争场面,而是像《铁丝网上的小花》那样,把 镜头对准了战场外的人事物——他们越无辜,战争越残酷:

 ▲无辜的女孩,逼近的敌军,无差别的扫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辜的女孩,逼近的敌军,无差别的扫射……

①死神来了

开战后,黎明动物园里炮弹总是猝不及防地砸下来。动物们毫无招架之力, 接连中弹。

先是高大的羊驼蜜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是成年雄鹿涂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每天都有动物遇难,讣告像是总也发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同样不能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和战场、战争毫无关系,甚至死之前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却落得命如草芥。

漂亮的奶黄色皮毛、初春才长出来的漂亮鹿角、笑得抖动的双肩,已经把他们原本的生动鲜活深深地刻在读者心里。

前后的对比,让人对那股撕碎美好的力量深恶痛绝、不寒而栗。

②骨肉分离

战火中的黎明动物园,除了死亡,分离更是常态。

先是园长戴安宁忍痛决定把一部分动物转运到安全区暂时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运动物不得不离开曾经的家园和族群,戴安宁的儿子戴克和其他志愿者也告别了亲友。

后来,侵略军占领了黎明动物园,小象婕妮被他们从大象妈妈身边抢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动物园的人们来说,婕妮也是他们的女儿、姐妹。

但 为了园内其他动物们暂时的安全和温饱,他们无力让小象只做他们的女儿、姐妹了,甚至必须亲手送她离开,让她毫不知情地去做拯救大家的天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骨肉分离,除了无助和心碎,更多了不可化解的愧疚和罪恶感,也许最终会成为刻骨铭心暴露终生的伤。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战争。

③绝处求生

《黎明动物园》可以说是场悲剧,但读起来却不会觉得丧,因为作者总在最深的绝望里种希望。

对此,扉页里早有预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贺拉先生和芮芮的故事,相当于点睛之笔。

贺拉先生是位动物行为学家,他身患绝症,几乎已经在生命的终点,但却做着能改变未来的生物研究,并且获得了成功

芮芮是贺拉先生的研究对象,一头聪明的黑猩猩,后来作为一个成功的研究作品,在转运的危急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设定充满了科幻色彩。

一方面,给故事中希望和绝望间原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增加波澜;另一方面,为故事外的我们留足了好奇、想象甚至质疑、推翻的余地。

说实在的,我能理解在这种绝境里找到一条生路非常难,但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动物实验这样的方式,会联想到太空小狗莱卡。

尤其是在这本书里,在已经能体会到人和动物情感相通的情况下。

最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和动物的众多“无差别”,模糊了区分的边界,把分辨标准留给读者去思考。

正如前面提到的,战争面前人和动物没有区别,都命如草芥。

但作者要表现的人和动物的共性不止于此,还有更多更显著的描写。

①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黎明动物园里,羊驼有自己的名字,黑猩猩有自己的名字,人们都会用名字呼唤每一个动物,而不会“嘿大象、嗨那个小老虎”。

这类似我们给家里的宠物成员起名字:没有把它看作异类,甚至在有意把它们人格化、让彼此趋同、更像一家人。

这一点,在新书榜之前推荐过的 《寻找自己名字的猫》 (点←回顾) 里也有体现,里面终于拥有名字的小猫,也获得了生命所需要的关注、珍惜、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人与动物互为情感寄托

的确,黎明动物园的动物们,对这里的人来说从来不是异类,而是亲人。

这一点,在戴莉和大象曼妮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最动人。

戴莉的妈妈曾是动物园的兽医,她在抢救曼妮刚生下的小象宝宝后因为意外离世了。 但从那以后,戴莉和曼妮之间,就好像产生了相互依赖、相互陪伴的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发生后,惊魂未定的戴莉几乎第一时间来到大象妈妈曼妮身边。

她喋喋不休,她贴心安慰,她 委屈倾诉,她释放伤悲……曼妮的反应,像满是心疼,又懂得如何爱女儿的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当侵略军要抢走曼妮的女儿,当曼妮惊恐地“不配合”时,心如刀割的戴莉来到它身边。

她轻声呼唤,她满满拥抱,她温柔呢喃,她滚落泪水……曼妮像个让人心疼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心有灵犀,相互陪伴着完成残忍的割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柔弱的小女孩,一个巨大的象妈妈 。 人类的悲欢不相通,但她们之间的爱在流动。

一个年幼丧母,一个垂老失女,究竟是怎样的奇迹,让她们从未失去爱和被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好像要呼之欲出,却更深地留在了心里。

③人与动物相通的情绪表达

除了从人的角度,在称呼方式、相处状态上体现人与动物的无差别,作者更从动物本身出发,带你走近它们的内心世界,科普了那些与我们别无二致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战争的刺激下,动物们流露出极为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例如,快要生宝宝的美洲狮黑点情绪不稳定,轰炸带来的惊吓可能会让它早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 黑猩猩芮芮出现了 自闭 的状态,躲在屋里紧抱着饲养员的衣服缩成一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大象妈妈曼妮患上了焦虑症,最严重时会无休止地用头撞墙,直到自己皮开肉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动物和我们一样有着复杂的情感,它们甚至比高敏感人群更容易放大感受、折磨自己。

正如贺拉先生所说,动物的感知能力远超人类,而他们在面对战争时,身心的痛楚也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人和动物的界限在模糊。

但也能发现,二者从来都不是平等的——人类的很多行为,动物都在被迫买单。例如让人深受其害的战争,例如给人带来希望的动物实验。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

《黎明动物园》里既有科幻故事、动物科普,又有生命教育、反战色彩,是一部开放性强、充满矛盾与哲思的作品。

文字也非常耐读,给我一种享受“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体验。

从里到外都比较厚重,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大概9岁+)可以尝试阅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悲剧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个非常不禁虐、非常排斥虐的人,共情力会把我拖到爬不起来……但还是越读越上头、流着泪也放不下。

我也说不清原因,直到发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 《悲剧心理学》中的这句话:

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它从刺丛之中为我们摘取美丽的玫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黎明动物园》中,悲剧的痛和生命绽放的痛模糊着、交织着,更深地触及、吸引、融入每个人的真实生命,把一个不讨喜的题材,讲成了火辣辣的生命史诗。

总之,推荐给大家,也许你也能从这里开始,正视悲剧,爱上悲剧。 (呜呜呜悲剧美学太抓人了,买买买!非常值得买!!)

二、大童书:值得买

2. 《乒乓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刘海栖 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码洋价:38元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8岁+

编辑部评级 :非常值得买

亮点 :以行为、语言刻画人物,用“他做了什么“来回答”他是谁“,让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迸发出强大的行动力和生命力,让人忍不住与之共舞。

文字水平 :115千字,每页约350字,非常有”山药蛋派“质朴自然、鲜活凝练的特点,大量的行为动作描写、小品式的叙事节奏,给人以舞台剧般的观感。

这个故事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

四年级男生张方向,在 爱上乒乓球后不断努力,最终从小白成长为校队成员、从爱好者蜕变成了传播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几乎能预见结局的故事,却被作者讲得爽感十足,让人非常容易“上头”。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分享一下我的发现:

首先,叙事节奏紧凑,信息密度大、滚动快,让人应接不暇。

看一下开头,张方向说想买乒乓球拍开始打球,而且要练好:

 ▲“不瞎”在这里是一种方言,可以理解为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瞎”在这里是一种方言,可以理解为不差

他的家人先后给出反应,信息开始高密度刷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一针见血,但听上去不反对,也许还掌握着财政大权。

爸爸和张方向的“表态”很像做汇报,基本能印证妈妈的“地位”,又提供了“爸爸抽烟,物价不高,能抓到土鳖”等信息。

简简单单半页八十多个字,像组成了快节奏的短视频,时刻吸附读者的关注。

这种不拖沓,甚至有点跳脱的文字,非常适合讨厌无聊、耐不下心读书、看不完长视频、刷短视频手也很快的人去尝试。

不降智,而且读起来逻辑清晰,有伏笔、有呼应,让人 甚至忍不住推测情节发展、人物动机,对推理迷相当友好。

其次,人物刻画以行动描写为主,充分调动感官引读者共鸣,做到了深入人心。

想塑造一个角色,必然要回答“他是谁”的问题。

作者是怎么回答的呢?有首歌唱出了他的思路——《如果你要写风就别只写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写 风动时掠过感官的痕迹……

这样一来,即使抽象如风,是不是也具体清晰啦?

《乒乓响亮》中,作者就是 准确捕捉了人物在行动中的状态,通过调动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把那些动态痕迹记录下来,让人物成为一股真正吹入读者心中的风。

以张方向为例。

前面说到,买球拍多少有点像他“脑子一热”的冲动。读者有理由怀疑,这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也许过不了多久又想买别的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看一下张方向买回球拍后的 一连串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用胶布仔细地把球拍的边贴起来保护上;然后晚上睡觉把球拍压在枕头下面,时不时把手伸进枕头底下去摸;甚至半夜醒来打开灯摸出球拍看,眼睛睁不开就贴在鼻子上闻

句句不提爱,句句在写爱不释手。 哪怕是新鲜劲还没过,这劲头也是最强的那种吧?

如果自家孩子这样,也许有的家长都会怀疑娃是要痴迷了,开始思考怎么保护好孩子的兴趣,顾不上怀疑什么“头脑一热”了。

另外,这一连串动作里,还加入了细致入微的触觉嗅觉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摸上去手痒痒的,像被猫舌头舔似的,舔得他心里麻嗖嗖的。”

香喷喷 橡胶味从鼻孔钻进去,在心里弥漫开,张方向才安心地睡着了。”

从手到心的痒,从鼻到心的满,张方向此刻的满足感和期待跃然纸上,怎么看都不像只是三分钟热度呢。

这里也呼应了故事的背景: 1963年 (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 物质匮乏,孩子能拥有私人的物品非常难得,也会更加珍惜。

当这种珍惜落在小心翼翼的保护上,落在贴身的收藏中,落在半夜睁不开眼都要确认一下爱物的存在时,“珍惜”具象了,被读者看懂了。

我们脑海中甚至初见一个有点笨拙地凑近一份热爱的孩子,还会开始期待他能在球台上尽情享受这份热爱。

至此,张方向这个“纸片人”血肉丰满起来,慢慢来到读者心里面。

再次, 文风很有“山药蛋派”既视感,质朴鲜活,又不乏诙谐幽默。

这一点在配角们的戏份里尤其突出。

例如,张方向有个邻居叫曲爷爷,他很会下象棋,但初次下跳棋时遭遇了滑铁卢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用了非常多的比喻,每个喻体都非常出彩:

拔完红萝卜绿萝卜的菜地,快乐的小兔子,圆圆的兔子洞,懒蘑菇,掉进烂泥塘里的小猪崽……

单看这些词,谁能把它们和棋盘、棋子联想到一起?

而且,每个字眼都像是刚从肥沃的土地里拔出来、刚从青山绿水里蹦出来、刚从潮湿的森林里长出来,透着一股原始的生命力和新鲜劲儿。

我看了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谁说生活无趣?那是没跟你曲大爷聊两句。谁说创意会枯竭?赶紧找曲大爷取取经。

这样鲜活的比喻书里俯拾即是。

再举个例子。张方向所在的学校,上下课从敲钟改成了拉电铃,有两位老师非常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把电铃的听感,形容成有虫子钻进脑袋。看到这个形容的那一刻,我好像也跟着头皮发麻脑仁痒痒。

更妙的是这个比喻还自带戏台子:

两个老师一来一回,一唱一和,活像捧哏和逗哏。

在他们反反复复、里里外外的念叨里,这个比喻算是被说透了,明明白白地实现了效果翻倍。

最后,拥有写实主义的源能量,为人物和故事赋予了经得起考验的生命力。

《乒乓响亮》之所以读起来让人上头,看似是因为作者优秀的讲故事能力,但更深的原因是,这个故事里的很多人和事都来自作者的真实经历,有很强大够扎实的内核做支撑,这也是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打动人的关键。

它涉及了不少乒乓球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原了真实的训练状态,也表现了乒乓球对练习者的真实影响。

举个例子, 张方向学乒乓球遇到的第一位“恩师”叫樊星,是个颇有天赋但因为心理问题离开球队的少年。

樊星教得一丝不苟,连出门打酱油的路上也带他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手!”、“正反手结合”、“侧身扑正手”,连续输出的专业名词,简洁干脆、掷地有声。

“后脑勺似有眼”的专注指导,让人抛除杂念、心无旁骛。

作者轻车熟路地把乒乓球运动带到读者面前, 既让人看到,樊星走到哪、哪里就是张方向的训练场;也直观地表现了属于乒乓球练习者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书里毫不避讳地谈到了乒乓球运动员承受的巨大压力,樊星这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一个缩影,看一下他离队的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里决定派他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打得好甚至有机会进入国家队。 但是,樊星出发前把最重要的球拍忘在了枕头底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无异于上战场没带枪。

樊星临时借了别人的球拍, 没打好,从此眼睛开始发直,最终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少年,就这样黯然离开了曾经能让他前途无限的球台。

过去的骄傲和汗水,好像只有妈妈还记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是这个少年,毫无保留地教导张方向,就像真正的教练员,也像从来没有对自己、对乒乓球失望过。

回顾他短暂又充满遗憾的乒乓球生涯,天赋、努力、目标,他一个都不少。但是,能不能说他充满韧性、百折不挠呢?

我认为可以。

乒乓球是他的荣耀,更是他最深的伤疤,哪怕热爱远高于伤痛,重新面对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更何况,带张方向的过程,何尝不是再走一次那段崎岖的路、何尝不是在反复吞咽曾经的酸楚、懊悔、不甘,揭开那些仿佛已经平愈的深痕。

所以,我相信樊星在作者心里了不起。更相信千千万万个赛场抱憾的运动员,同样值得每个人的敬意。

《乒乓响亮》文字读起来并不复杂,但有不少深意,还是建议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去尝试。可以比《黎明动物园》提前一点,8岁以上。

最后想说的是,这本书能把一种行动派精神带给大家。

在短视频、直播风靡的今天,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看客”思维,看似获取到了更多信息,但却总是置身事外。

一旦放下手机,信息轰然垮塌、脚下没有着落,就忍不住内耗干熬。

也许,你知道一切都源于想太多而没行动,但又缺少一个开始。

那么,读张方向说干就干地买球拍,读樊星二话不说地收徒弟,看他们一路不停地汗涔涔热腾腾,你也会听到一声:“来不及解释,快跟我来!”……

以作者的一句话结尾:

去运动吧,在运动中见识世界,学会相处,丰富情感,挑战困难,战胜挫折,享受胜利……这一切种种,能使人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世界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意]罗伯托·卡瓦略·德·麦哲伦 等 著 米莱童书 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码洋价:420元

亲子阅读建议年龄:4岁+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7岁+

编辑部评级:值得买

亮点:既是纸上博物馆,又是专业而精美的历史画册,知识量丰富,但阅读负担小,不论历史启蒙还是满足文史爱好都非常适合。

总字数:900千字

这部书像一座历史博物馆,铺开了横跨170多万年的历史, 也像开启了时空隧道,带我们从史前时代一路见证到文艺复兴:

 ▲目录 ,也是内容的时间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录 ,也是内容的时间轴

它是本期榜单中,实用性、知识性最强的作品。

还有一部“姊妹篇”——《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封面 图片来自番茄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封面 图片来自番茄妈

番茄妈说经常和番茄一起钻进这本书里,真的很长知识,而且好读~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内页 图片来自番茄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内页 图片来自番茄妈

今天这本相当于补充篇,它选取了史前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世纪、文艺复兴六个时期,带我们放眼世界,看到不同于中华文明的色彩:

 ▲在这里,看懂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看懂世界

不仅适合孩子,也能吸引历史爱好者 。

不同于常规的历史课本,或其他厚重的密密麻麻的历史读物,这部书虽然个头大、页数多,但却拥有画册、摄影作品集一样的吸引力:

 ▲内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页

整体是软精装,翻开时比精装手感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89mm×1194mm超大开本,合上跟影集很像,打开就有种一览无余的感觉,就像刺激购买欲的超市货架一样,能触发与人的链接。

随意翻一翻,随时玩穿越,还能喂饱文史脑袋:

 ▲超大开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大开本

插图丰富,每一个开页中都有大量留白

整本书虽然文字量并不小,且整体字号不大,但在每一页大面积空白、大面积图片的对照下,会显得更容易被读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310多页的书,读起来并不算简单。

为了方便阅读,除了激发打开欲,它还做到了内在结构的清晰

每个开页都像是独立的展厅,整体看有提纲挈领的主题,随意逛也能在具体的角落有所收获。

以介绍史前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工具这页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是总-分结构

引号内的是总述,其他部分的是分述。互相解释但各自独立,很清晰,因此读者完全可以跟随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阅读起点

文字比课本生动,比杂谈严谨,能起到专业讲解词的作用 (毕竟是由历史学家编写的) ,娓娓道来中,传递着对历史与文明的尊重

 ▲尝试读个总述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试读个总述感受一下

图片像展品一样分散布置,类型很丰富,这页有配合文字的插画、出土物的实图:

 ▲配合文字的插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合文字的插画
 ▲出土文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文物图片

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时间轴:

 ▲人类进化谱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进化谱系
 ▲人类文明索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文明索引线

画幅大小、页面布置也会有不同处理,比如做成超大的背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安排到折页里,让整幅页面出现跳跃音符般的节奏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清晰,代入感十足, 非常方便读者去认真查看其中的细节

整本书知识密度很大,可读性很强, 不论做历史启蒙还是知识普及,都会是非常好的帮手。

响响4岁以后总问到“姥姥的姥姥是谁”、“祖先长啥样”之类的问题,拿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好像拥有了随时带他回溯过去、亲见古人的能力。

他也像是感受到这本书的“魔力”,看到就喊“祖先”,等我们把祖先的事讲给他听。

书里的知识广度很大。时间上跨越170多万年,空间上除了欧洲、非洲两大起源地,史前部分还涉及到人类在世界范围的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度相对它的广度略显不足 ,不会过多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分析。

但也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一定的展开说明,以古希腊的娱乐活动总述部分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在娱乐活动这个话题下,分别展开描述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人群各自的娱乐活动。

增加了描述的生动性,也显得很接地气,让读者容易带入和对照自己的生活环境。

总之,《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世界史》外有精致的装帧、内有充满代入感的陈设,传递出还原历史长廊、带人身临其境的真诚和用心。

不管对需要读史的孩子,还是愿意体验文史轻阅读的大人来说,都值得尝试。

但是,它更像一部工具书而非消遣类的读物,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

有客观呈现,没有主观煽动,阅读的主动权在读者手里,最终评级值得买。

三、大童书:可买可不买

4. 《素书 漫画智慧奇书》全2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秦]黄石公 著 翰图 改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码洋价:70元(全2册)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10岁+

编辑部评级 :可买可不买

总字数 :90千字

《素书》是一部指导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处理事物的经典著作。相传张良正是因为得到了这本“奇书”,才从刺客蜕变为“帝师”,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这套书相当于将《素书》以漫画形式进行了讲解, 讲解分三部分,首先是原文和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针对每一句原文内容,展示 相关的案例。

这里的案例也分三步展示——从现实问题出发,引出相关历史故事,再回到现实指导现实

 ▲从左边的现实案例,过渡到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左边的现实案例,过渡到历史故事

最后总结原文包含的道理:

 ▲左边回到现实案例,总结放在“阳悦姐姐有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边回到现实案例,总结放在“阳悦姐姐有话说”

丰富的漫画、接地气的案例,这样的讲解方式,无疑能 拉近我们和千年之前的经典的距离,其中的历史故事,也是非常不错的语文素材

但是,里面的现实案例,并不是非常经得起推敲。

例如下面这个讲言而有信的。

楚豫答应了同学,周末一起打篮球,最终说到做到按时赴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实际上,他并不喜欢打篮球,却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出的话要负责没错,守信也确实能让人快乐和满足,可对朋友坦诚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二者并不冲突,大可不必这样别扭地去呈现,这样的勉为其难在友情里完全可以避免。

还有的案例,确实在解释原文的意思,但是标题起得不准确

例如,原文“智足以决嫌疑”,对应案例是玩打气球遇到商家在枪上动了手脚的情况,然后及时发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案例确实能表现遇事冷静分析,化解心中疑团的“智”,但是,标题却是“擦亮双眼明是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智足以决嫌疑”,是在突出“是非”吗?

结合案例看,标题更需要表达的意思也许是 “冷静分析明真相”。

不可否认,孩子们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需要一定的现实案例、有效的衍生讲解来搭桥。正因如此,这个桥能不能实现连通也非常重要。

所以,作为一套解读经典的工具书,《素书 漫画智慧奇书》并不能成为我们的最佳选项。

另外,我个人不是非常推荐以漫画形式解读经典或者历史。因为很可能模糊重点,让孩子只知趣味、不识真味,和经典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桥的距离,无法真正触及原著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我们也曾读着经典、背着唐诗长大,当时也许不求甚解、无法甚解,然而在度过更长的岁月后,总有一些时刻,让脑海里那些经典的篇章重新浮现。

所以,读经典不怕难,不怕晚,不怕久,不怕慢。怕的是从一开始就敬而远之,从此咫尺天涯。

5. 《恐龙闯进磨磨蹭蹭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迟慧 著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码洋价:25元

亲子阅读建议年龄:4岁+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6岁+

编辑部评级 :可买可不买

总字数 :50千字

它是“恐龙多多飞系列”新出的一本书,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这个系列,继续入没问题。

如果没接触过这个系列,就单本而言,我会评级“不值得买”。所以综合下来定为“可买可不买”。

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

爱磨蹭的一年级小学生帅帅来到磨磨蹭蹭镇,和他的恐龙朋友们一起看到了种种磨蹭的现象和后果,之后帮助小镇改变,自己也不再磨蹭。

看到这个介绍,养过孩子的你会不会想:这就改变了?那么容易吗?自家娃那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呀!

其实情节简单点没毛病,孩子理解起来不费劲,能自圆其说就行。

但是,这本书里自圆其说的方式让人大跌眼镜:自说自话、自我感动。

全程像由一个大人分饰所有角色的独角戏,观点输出也充满漏洞,缺乏说服力。

举个例子:

“总是拖到最后五分钟”,“懒洋洋、慢吞吞”,“饭也没吃就跑出去了”……

像不像自己听过的唠叨?像不像自己对孩子唠叨过的话?

但它们都是小学生帅帅的自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会这样说自己吗?磨蹭的孩子心里会有明确的“最后五分钟”吗?

哪怕孩子真的这样说话,我们也会觉得他在复制大人的语言吧?

如果不太确定,可以测试下:

把这里的第一人称全部换成第三人称“他”

“他总是拖到最后五分钟才起床”,“他懒洋洋、慢吞吞”,“他饭也没吃就跑出去了”……

是不是瞬间正常了,不过听上去让人不舒服:

相比描述事实,更像在用否定、贬低的方式发泄情绪。

很明显,情绪的来源并不是孩子,是他身边的大人。 下面这句话有点绕,但确实能体现拧巴的阅读感受:

孩子相当于扮演了“大人扮演的孩子”,在替大人完成这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除了发泄情绪,书里确实也在输出观点尝试解决问题。 但并不能让人信服,而且说教感满满,甚至有点偏题。

先来看一下故事的核心意图: 让一个孩子实现从磨蹭到不磨蹭的转变。

怎么实现意图?书里大概是 三步走:①摆出磨蹭的后果;②让孩子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③出于趋利避害而主动选择不磨蹭。

这个路径是否有效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暂且不论。这里主要看每一步的具体操作能否被接受。

①摆出磨蹭的后果

磨蹭的后果是什么?

可能是推迟、是耽误、是草草收场,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注意,磨蹭不一定代表事情没完成 (这个本资深拖延症可太懂了,不然10月新书榜怎么现在才来) ~

所以,磨蹭的后果,至少要从 完成和没完成两方面来说。

这两种情况书里都有的,但都有点经不起推敲。

先看没完成的,例如,磨磨蹭蹭镇的房子没有一座完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没盖好,直接结果可能是没有房子可住,按人们磨蹭的特点,估计搬家也不着急,可能一直在临时住所凑合着。

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就这样搬了进去。

再如,学校里老师学生都迟到,所以上课时间被推迟,上课铃也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放学时间却好像没人磨蹭?甚至因为放学时间到了,取消了不少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磨磨蹭蹭镇的人忽慢忽快,为什么上学和放学要区别对待?

我甚至觉得这里模糊了磨蹭和半途而废的概念,也怀疑作者在构想这个故事时,是否真的充满了信念感,因为读着读着就出戏了。

②让孩子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关于这一点,书里有个比较重要的片段,但也让人深感不适。

磨磨蹭蹭镇里小男孩聪聪的爸爸急性阑尾炎,险些因为救护车和医生磨蹭而耽误救治:

 ▲救护车磨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护车磨蹭
 ▲急救医生磨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救医生磨蹭

这件事成为触发改变的节点,主角团从此展开行动,开始改变磨磨蹭蹭镇。

但为什么说这里让人感觉不适?

因为这里的磨蹭已经超过了道德的边界,让磨磨蹭蹭镇变成一个医德无存、漠视生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地方谈改变?会不会有点太空中楼阁了。

也许,作者是想告诉孩子,如果磨蹭无底线,那么后果就是如此可怕。

但是,拒绝磨蹭、改变磨蹭的习惯,非要先怕了才行吗?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必须得吓唬人吗?

③出于趋利避害而主动选择不磨蹭

磨磨蹭蹭镇的改变,主要用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自己做时间计划和管理,一种是接受他人的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种方式本身没问题,但确实很套路。

就好像在告诉你:努力一定会成功。然而,要怎么努力?努力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没说。

是典型的“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中的“道理”。

而且,这里完全可以把改变磨蹭替换成减肥去理解。只靠这两种方式,没有建立真正的目标感和自驱力,反弹会不会太容易?

总之,书里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虽然被指出很多不足,这本书还是可能会有孩子因为恐龙的角色、因为其他原因而喜欢。

如果这样,也请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喜欢,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他喜欢的书一通批判。

如果愿意, 尝试不着痕迹地去弥补书的不足。

比如和孩子探讨解决磨蹭、或与磨蹭和平共处的方法,说不定读下来意外收获也不少呢。

四、绘本专区

6. 《猫头鹰骑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丹尼斯 著绘 杨涤 译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码洋价:69元

亲子阅读建议年龄:4岁+

独立阅读建议年龄:6岁+

编辑部评级:值得买

这本书,我愿称它为“爽文”版《野兽国》,是属于孩子的脑洞大开,也是天真烂漫的梦幻历险。

它讲了猫头鹰实现自己骑士梦想的故事。

情节非常简单,又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可爱小波澜,而且 不论文字还是画面,都非常有看点,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吧~

第一个开页,左图右文的布局,故事+旁白的组合,仪式感满满地拉开了叙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里的画面都信息量爆棚,且实现图文一致的同时还发挥了其他功能。

一身奇怪装扮的小猫头鹰,它的愿望是什么呢?

装扮已经在暗示,此外,中间那份报纸还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之目击事件”、“龙之传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登记在案的骑士神秘失踪了”、“关于龙的传言”、“骑士称号”都是伏笔,也会在后面出现

继续看,这里和上一页构成上问下答组合,讲出了骑士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画面里,骑士占画面绝大部分,小猫头鹰在角落,大小对比+小猫头鹰仰头到极限的状态,暗示了此时梦想还很遥远。

远处有个模糊的城堡,位置在正中,而且小猫头鹰视线朝向它,暗示彼此有关联——小猫头鹰也许会到城堡去?

的确,后续的画面中,小猫头鹰的确和城堡越来越近:

 ▲来到城堡脚下,小猫头鹰在左下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城堡脚下,小猫头鹰在左下角

甚至作为一名骑士,登上了这座城堡,也即将迎来骑士之路最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头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第一页那张报纸吗?龙之目击、骑士失踪……伏笔被呼应了

上图中,小猫头鹰、龙占画面左右两边,形成两个鲜明的阵营、一组强烈的对照 :

一个眼神恐慌,一个眼神像丧尸一样;一个在搜索,一个在注视;一个在暗处,一个在火光下。

再加上从猫头鹰到龙的仰视角度,压迫感立现,危险一触即发。

同时,“谁?谁?是谁……”三个短促的问句,言简意赅地与画面气氛呼应。

然后,二者正式见面,形成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角度转正 ,压迫感被缓解,但画面扭曲着,和凌乱的杂物一起暴露着小猫头鹰的内心世界。

它姿态笔直到僵硬,武器也没撑起来,完全不在进攻或防御状态。 但眼神却直视着龙,像在直视内心的恐惧,甚至勇敢 追问:“你是谁?”

这里龙也有微妙的变化: 眼神出现了,不再是“丧尸”状态,而且没有着急逼近——也许有转机?

然后,双方开始周旋,三个连续画面里,镜头一步步平行转了180°,主动权也渐渐从龙那里转移到了小猫头鹰这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时机成熟,小猫头鹰终于发起最后的主动“进攻”——建议龙别吃自己了吃披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龙真的接受了它的建议,甚至坐下来一起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又回到了各占一半的构图,角度很正,背景里的城堡像构成了稳定的画框,环境也不凌乱了,一切都恢复了安静祥和。

这种构图在《小星星的大月饼》里也被生动运用过,同样传递着角色分属两个阵营的对立感,中线象征双方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星星的大月饼》内页 图片来自网络

画面里还有很多小细节,正文里、扉页里的,就等大家去发现。

这里再提一点,前后环衬页,试着找找有哪些不同,那些不同又暗示了什么信息呢:

 ▲前环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环衬
 ▲后环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环衬

最后,书中的文字读起来很像睡前故事, 有娓娓道来的慢节奏、有奇幻有趣的超现实、有梦想成真的满足感,非常适合陪孩子入梦。

但是标价真的好贵,虽然很推荐,但还是评为值得买,是否入手大家自己评估哈~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还想啰嗦地感慨下:

在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冲击下,我们对文字的耐心,甚至对一切的耐心好像在慢慢丢失,也许,大家留给书的时间、留给自己读好书的机会真的很少很少。

今天的两部儿童文学字数都挺多,把它们列入“非常值得买”、“值得买”,除了因为书本身的优秀,也带了一些小小的呼吁。

希望总有好作品出现,滔滔不绝地把充满魅力的图画和文字带到读者面前。

希望每次遇见都不是行色匆匆,而能细水长流。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更多中大童书单:
1. 9月新书榜:

2. 小学练习册测评:

计算练习册:

数学练习册:

语文同步教辅:

小学同步字帖:

语文默写练习册:

更多教辅测评和新书榜单,本月还在持续测评中,请大家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