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昆明东南约25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以盛产有色金属-锡而闻名于世的地方,叫个旧。在个旧市北郊的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结合处,有一个洋溢着浓郁中东异国风情的穆斯林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典雅气派,富丽堂皇,号称东南亚最大的的清真寺,这里有不容错过的美食,牛干巴、牛羊肉串、牛肉凉片,烤鸡,泡糕,蒸糕和黄金大饼,这里的男子常年带着白色的圆帽,妇女则用黑色和褐色的围巾包裹面部,他们对伊斯兰教教义虔诚格守,每天都按时坚持做朝礼、响礼、敬礼、昏迷礼、宵礼共五次礼拜,气氛庄严肃穆。来到这里,恍若来到了阿拉伯异域,这里就是个旧最大的回民聚居区,滇南著名的回乡,红河州个旧市沙甸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曾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流血事件-沙甸事件,回民也称它为“舍西德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七天八夜的战斗中,共有1600余人死亡,近千人的伤残,由于信息的闭塞,使得“沙甸事件”至今鲜为人知。

从1974年3月份开始,少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利用当时云南省委的一些左倾做法,有意挑起矛盾,激化仇恨,他们利用政府的忍让,疯狂抢劫各地武装部,抢夺武器库中的枪支弹药和迫击炮来武装民兵,胁裹不明真相的群众妄图成立“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罕指奔拉协”,并高呼着马主席万岁,肆意打砸抢烧杀,挑起武装叛乱,事态愈演愈烈。

1975年7月29日凌晨3点,平叛部队悄悄完成了对沙甸的军事包围,侦察小分队开始行动,在熟悉沙甸地形和道路的人引导下,战士先摸掉村边站岗的民兵,然后悄悄进入大清真寺后院一一沙甸民兵团办公地点,欲活捉民兵头头。不料头头们当夜不在那里,一住寺人员发现解放军深夜进入清真寺,急忙登上叫拜楼三楼敲钟报警。“叭叭叭” 一排枪声,敲钟人应声倒下,熟睡的村民也被枪声惊醒,侦察行动暴露,偷袭被迫变为强攻。

凌晨四点多,沙甸回民凭借地形熟悉,利用自制的武器向占领大清真寺的战士反攻。

经过激烈的交火,沙甸回民夺回了大清真寺,并抢到一些制式武器。这时西营已被解放军占领,后山、马家井、林家巷、金鸡寨、川方寨的部分生产队场院和民房也被部队控制。在漆黑的夜晚,沙甸回民展开街战、巷战和以房屋为据点的攻守战。天亮时,夺回了部分民房据点。但同时付出了几百人的生命代价。看着数百名回民群众被打死,群情更加愤怒,他们凭借抢来的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和自制的土武器负隅顽抗。

中午,部队开始使用大炮,三所清真寺几乎同时被炮击。入夜,炮火虽有所减弱。但更有针对性,哪里有亮光,炮弹就轰炸那里,在茫茫黑夜中,沙甸村成了一片火海。

第二天下午,从火海中逃出的老沙甸部分群众陆续撤到金鸡寨。这时,解放军向他们喊话:“要求他们放下枪支,停止抵抗,可以保证他们生命安全。”沙甸民兵头头经过商量,决定让群众出村,2000 多名老、弱、妇、幼、伤、残、病者于31目上午集队出村,解放军指引他们到达安全地点。

8月1日、2日两昼夜,战斗集中在争夺金鸡寨、川方寨的民房和制高点。战斗时紧时松,但从未间断过。

8月3日,金鸡寨已被解放军控制了一半左右,短兵相接,争夺与拼搏更加激烈,枪炮声响了一夜。8月4日清晨,枪声逐渐消停,叛乱分子被歼灭,但战斗并没有立刻结束,其他村寨的平叛又持续了几天。

这场战斗进行了七天八夜,炸毁民房4400多间,回民死亡900多人,伤、残600多人。当时沙甸约有7700人,解放军战士也有伤亡。

开远市三台寺烈士陵园,就长眠着在1975年8月战斗中牺牲的114位烈士,其中109名牺牲在沙甸,另外5名牺牲在其他村寨。开国中将唐天际的儿子唐双津烈士就牺牲在沙甸平叛之后的砚山县车白泥战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台寺烈士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双津烈士

牺牲烈士中,军衔最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5215部队副团长陈绍德烈士,中共党员,他于1975年8月在沙甸执行战斗任务光荣牺牲。

保卫祖国和平安宁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