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色彩缤纷的,春天是热闹非凡的,前几天总结了晏殊和苏轼的几首关于写春天的名词佳作,许多人表示很喜欢。现在正是春天,北京的春意渐渐浓了起来,路边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早樱、玉兰花,都争相开放,煞是热闹和美丽。
古人对春天也是非常热爱的,宋代的人,似乎更懂得浪漫,他们在春天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春的千古名词、名诗,创造出绝佳的意境,让人感到美不胜收,下面这6首词和1首诗,我觉得是非常有特色的,和大家一起来赏析这美好的春之意境。
1、红杏尚书的热闹之春: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宋祁是北宋初年的大官,喜欢写诗作词,其词作中最好的一阕,无疑便是这首写在春天的《玉楼春·春景》了,尤其是其中的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被后世许多词评家奉为绝唱。
词曰: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人以游春的路线为视角,带领我们出发去领略春光的明媚和美好。早春郊游,最佳的地点便是东城,因为东城最能得春光,这是物候使然。词人越近东城,越觉风光的美好,犹如缓缓打开了一卷春景图,词人看到很多春天之景,心情为之畅快。
尤其是,当他看到了一幅杨柳如烟、枝头红杏争相开放的图画时,心情更加清爽舒畅了,仿佛一切疲劳都随之而散,只有那无尽的春光让人心情大好。这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历来为人称道,宋祁也因为这一句词,得了个“红杏尚书”的雅号,此句之妙全在一个“闹”字,刘体仁赞说:“一‘闹’字卓绝千古”;王国维也非常推崇这一句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一个“闹”字,确实能够摄杏花之魂魄,不仅将杏花争相开放的热闹景象写了出来,也将春意的浓厚衬托得淋漓尽致!
下片几句,讲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感怀,就似乎有点落入俗套了,不如上片写景的精彩,所以宋祁的词,经常为后来大家诟病,比如名嘴兼毒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便曾评价“二宋”词:“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不知你是否认可呢?
2、富贵宰相的闲愁之春:晏殊的《踏莎行》
晏殊写富贵闲愁,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更有这种感慨,前面也曾介绍过几首晏殊写春天之词,这里再来一首: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总是爱抒发自己的富贵闲愁,这首词是借着暮春之闲愁,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但晏殊的如椽妙笔之下,这首词写得很是清新,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在词人的笔下,小路上的春花渐渐稀少了,但是原野上、高树上的绿意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春风吹拂着杨柳花絮,沾染在所有的行人身上,犹如闲愁一样无处不在、难以挥去。
很多诗词中的暮春之景,都是非常令人伤感的,但是晏殊却只是淡淡地一笔带过,我们只能从末尾几句中,感受到那种惆怅之感,很淡、很淡,仿佛蜻蜓点水,春色撩人,恰如闲愁、恰如春愁,轻轻一笔,足矣。
3、东坡居士的茶春: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写春天的名词很多,这一首不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却带给人一种春天的舒适之感,春日饮茶,苏轼诚然是会享受生活的人啊!
词曰: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试上超然台上望”(“望”也作“看”),半壕的春水,一城的繁花,烟雨之中,是江南村落里摇曳的朦胧,千万户人家的中的春天,是一抹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好春景。苏轼写下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思念起故乡的春天了吧!
这种思乡之情,是很难排遣的,所以苏轼只好装作豁达,在酒醒之后,在对着故人之时,写下了这句让后世人心心念念的名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趁着青春年华,不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对着这美好的春景,且用诗、酒去陶醉自己吧!苏轼这里,虽然有着这份洒脱,却因为有前面的铺垫,似乎是一种无奈的豁达。
4、山谷道人的疑问之春:黄庭坚的《清平乐》
黄庭坚的词很特别,特别的不像是词,有一种散文和互动的感觉,你看他这首词,虽然是写春天,却用了几个问句,让我们与之互动起来了,他说: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短短地几句词,写出了春天无限的活泼,虽然我们知道这必是暮春时了,却丝毫没有迟暮之感,他在上下片中,各用一问,实在是搞怪和新颖。
上片问春归到了何处,却没有给出回答,而是用了一句活泼的话来回答: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到了哪里了,一定要把他唤回来,在和我们一起同住啊!这真是天真地可爱,把春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故人”了,这种处理方式,真是可爱。
更妙地是下片的问句,不禁将春天拟人化了,而且将春天的使者黄鹂也拟人化了,他说你要想知道春天的踪迹,只有去问那叽叽喳喳的黄鹂,可是问黄鹂又带了新的问题,因为你听不懂黄鹂说什么,黄鹂似乎也解释的烦了,所以随风一转,飞过邻居家的蔷薇丛去了。至此戛然而止,真是带给人无穷的回味。
5、山抹微云君的色彩之春:秦观的《行香子》
秦观的词,本身就带着婉转含蓄的美,简直柔到了极致,但是这首写春天的《行香子》却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他说: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上片写静态美,为我们描绘了村庄和小园中各色春花的美丽,下片则是动态美,主要写莺歌燕舞、蜂飞蝶翻的春色美景。一动一静的两幅画面结合,构成了秦观这首词欢快且生动的基调。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媚、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春景图,当真是唯美之极,读来齿颊留香。春天的美好,被他短短几句词尽收了下来。
这无疑是春季一次偶然的踏春活动,词人没有特定的目的,随意而走,可是处处都是美好的春季美景,这正是春天的好,到处都是美、到处都是生机,这种高昂、生动、清新、灵动的笔触,在秦观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6、南宋才女的青春之春: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
宋代的女诗人不多,著名的就更不多了,李清照的地位无人可及,除了李清照之外,便是朱淑真了,有人说:“赵宋词女,李、朱名家”、“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这些赞誉可见朱淑真的才气,这首《蝶恋花·送春》是一首极好的春愁词: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上片以景物写情思,从“楼外垂杨”入笔,写暮春之景。那千万缕的杨柳,正如千万缕的情思,力图留住春天,可是春天毕竟是留不住的,最终,春还是决然离开了。一般词人写暮春,便会写出无限伤感,但是朱淑真却并不仅是如此,她说:“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朱淑真是奇思妙想,柳絮是在追随着春天而去,去看春天到底去了哪里,以便能够找回,这似乎回答了黄庭坚《清平乐》中的一问:“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词人“系春”不住,“随春”难往,所以只剩下“送春”了,全词最妙的也是最后这两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好像怀着一腔惆怅与伤感,即便把酒送之,也悄然无语,这和伤春的词人默然而对,更增伤感,而时近黄昏,又落下潇潇细雨,仿佛在为春天叹息。
朱淑真这首词,通过杨柳、飞絮、杜鹃、春雨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婉别致的画面,读完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才女,带给人无尽的余味。
7、放翁先生的细雨之春: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写春天的词很多,也很好,但我觉得都不如他这首诗《临安春雨初霁》好,陆游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和壮怀激烈,似乎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鬓角的斑白变得一去不复返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淳熙十三年的春天,陆游奉召入京,他住在西湖边上的一个客栈中,此时临安城的春色明媚,可是陆游的心中却毫无欣赏的意思,他深感南宋表面的祥和繁荣,内心有万般无奈,又无法大声呐喊,在这种百无聊赖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最出彩的是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当真是神仙之句,非常地清新隽永。陆游人住在客栈小楼中,半夜不眠,听着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第二天早晨,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春雨,是诗人听到的,妙在全部的春色,也是诗人“听”来的,如此形象有致的写法,当真是清新隽永之极,所以被后世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是写春景、春光的千古佳句,少有能及得上这两句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