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单项冠军”企业,它们是所在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而河南郑州的这家企业,经过六十多年摸爬滚打,已然成为全球客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制造商。下面笔者将为大家讲述,他凭什么把价值上百万的客车卖给中东土豪。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对孱弱的中国工业基础这样评价:“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背负着毛泽东主席对于振兴民族客车工业的夙愿,宇通客车的前身——郑州客车修配厂(后更名为郑州客车厂),于1963年正式成立。

郑州客车厂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客车厂大门

同年,在研发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成功试制出河南省第一辆JT660型长途客车,填补省内不能生产长途客车的空白,为服务河南人民出行作出重要贡献。

JT660型长途客车在路上奔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T660型长途客车在路上奔驰

在那个年代,尽管民族客车工业有所进步,但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显得较为落后。在制造过程中依靠人工对车身进行敲敲打打,而不是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在汽车的核心“三大件”方面,也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因此,老一辈人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客车回忆往往伴随着颠簸、拥挤、冬冷夏热。

70年代的上海市民乘坐公交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代的上海市民乘坐公交车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我国相继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逐渐在这些地方繁荣起来,掀起大兴工业建设热潮,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极度渴望。

得益于此,大量中国农民怀揣着改变自身前途命运,让子孙后代不再终日在土地上讨生活的美好憧憬,背井离乡来到经济特区打工赚钱。人员的跨省流动,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彼时的中国,铁路通车里程不高,飞机更是遥不可及。客车,成为了承载第一代打工者梦想的桥梁。郑州客车厂审时度势,在1991年推出第一款双层卧铺客车,乘客躺着睡一觉,醒来就到目的地,开启长途客运新时代。

1993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好推动产业发展,郑州客车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制度保障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宇通客车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客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宇通客车实现营业收入5.7亿,净利润5274.8万,均同比增长2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宇通客车销量首次国内登顶,达到1.5万辆。2010年突破4万辆,连续八年全国销量第一。在宇通的大本营——郑州的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大多为“宇通牌”。借助这一优势,郑州公交常年1元的乘坐价格和舒适度令每一位乘客赞不绝口。郑州公交成为郑州的城市名片,而宇通客车则是这张名片上最耀眼的明珠。

郑州街头价值450万的宇通“黑金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街头价值450万的宇通“黑金刚”

2020年7月,102辆宇通新能源客车发往挪威,创造欧洲纯电动客车单笔订单纪录。11月,宇通与卡塔尔签订18亿元大单,为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服务供应1002辆客车,客车平均单价达到百万。

世界杯赛场上的“宇通客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杯赛场上的“宇通客车”

截至目前,宇通在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超17万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畅销的新能源客车品牌。大中型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8.2%,连续20年国内第一,全球占有率超10%,连续11年全球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宇通客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70.4亿,同比增长24%;净利润18.2亿,同比增长139%。站在新能源客车发展机遇和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双重历史交汇点上,希望宇通加大研发投入,保证市场占有率,为世界人民制造“信得过”的中国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