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胡耀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请。

提出申请的,正是此刻躺在医院病房里的粟裕将军。

看着这份情真意切的申请,胡耀邦却眉头紧皱,他知道,老将军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

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时候,不管粟裕提出什么要求,中央都该想办法满足。

然而,胡耀邦却不敢轻易的做出决定。

那么,粟裕究竟提出了什么请求,竟然让胡耀邦如此为难呢?

病魔缠身

关于这件事情,要从1981年的春天说起。

这个时期,粟裕的病情急剧加重,先是突发脑溢血,好不容易抢救回来之后,居然又发作了脑血栓。

这两次病情发作,让粟裕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防意外,粟裕只能长期住在医院,由医生严格的监测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可纵然如此,所有人也都知道,情况已经非常不乐观了,就算是万般小心,也难以抵挡病魔的侵袭。

自己的身体状况,粟裕自然心知肚明。

对于死亡这件事情,粟裕一向豁达,半生戎马的他,从不畏惧死亡。

只是,人的一生难免留下遗憾,粟裕这辈子,也还有很多未尽的心愿。

有一天,在医院里昏迷之中的粟裕突然醒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堂弟当时正坐在床边陪护,粟裕突然握住了堂弟的手,用微弱的声音问他:家乡的亲人们怎么样了?家乡的那片枫叶林,还和从前一样吗?

这几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堂弟倍感意外,他猜到,粟裕这是想家了。

要知道,他已经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从来没有机会回去好好的看一眼。

过去,粟裕很少说想家这件事情,因为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家大事上。

但现在,已经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他,再也控制不住对家乡的思念。

从那天开始,粟裕就常常和亲人们聊起自己的故乡。

他越来越想亲自回到家乡,看一看那片熟悉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这样的期盼,粟裕向中央提交了自己的回乡申请。

然而,这个请求却无人敢轻易的通过。

胡耀邦为这件事情,还专门召集了粟裕的几个主治医生,开了个研讨会。

回乡这件事情,说起来不难,可对现在的粟裕来说却又是难如登天。

因为,他的身体极度脆弱,恐怕经不起长时间的舟车劳顿。

胡耀邦深知粟裕对于故乡的牵挂之情,所以,他诚恳的请各位医生想想办法,能不能想出一套保障方案,让粟裕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到故乡去?

胡耀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医生们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粟裕现在身体机能衰弱,很多时候要靠仪器来维持。

即便这样,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是几经反复,常常就到了需要急救的地步。

如果脱离了医院安稳的环境,千里迢迢的返回故乡,恐怕这一路上会状况百出,谁都不能保证粟裕的安全。

听到医生的答复,胡耀邦的心中很是郁闷。

他实在不想让粟裕感到失望,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胡耀邦和医生们又做了好几次讨论,想尽了各种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最终得到的都是同样失望的结果。

在生老病死面前,想要创造奇迹,实在是太困难了。

一去不返

万般无奈之下,胡耀邦只好退回了粟裕的申请。

在回复上,胡耀邦百般纠结,最后也只能忍痛写下七个字:“您需要安心养病。”

粟裕拥有着传奇的一生,他战功赫赫,是军事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但传奇不意味着圆满,这位征战一生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的人,却再也没有机会走上故乡的土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牵挂了一辈子的故乡,位于湖南怀化会同县,这个地方,因为粟裕而为世人所熟知。

粟裕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他的父亲虽然继承祖产,但奈何一生之中没有得到过什么功名。

加上家中人口众多,所以,日子变得越来越拮据。

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粟裕成人之后,能够把家业继续发扬光大。

然而,粟裕心中所想的,却显然不符合父亲的期待。

粟裕的性格是沉默但反叛的,他并不想做一个传统封建的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他喜欢和家中的长工们走在一起,对于底层人的苦难,他感同身受。

同时,他极度的厌恶军阀和官僚,因为,他亲眼看到他们是如何欺压百姓的。

从少年时,粟裕便隐隐有了革命的志向,他希望能够推翻旧的世界,让老百姓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

到17岁时,因为成绩优异,粟裕得到了前往常德求学的机会。

因为这件事情,他和父亲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因为,在父亲看来,儿子本不必背井离乡,他完全可以留在家中,守住家业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一次,粟裕却无论如何要离开,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甚至孤身一人跑到了常德。

即便身上一分盘缠也没有,他却也并没想着回去。

在留给父亲的信中,粟裕表示:就算讨饭,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也许是儿子的坚持,终于打动了父亲。在思考过后,父亲选择妥协,将儿子从常德接回来,正式为他办了送行的宴席,又给了他足够的路费。

看着这笔钱,粟裕五味杂陈。

他知道,父亲是关心自己的,可是,父亲大概很难理解儿子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粟裕终于得到了走出家乡的机会,可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岁那年,因学校放假,粟裕回乡探望父亲,可父亲此时心中的担忧更深。

他觉得,儿子长期在外面求学,接触了许多革命思想,恐怕会招致大祸。

所以,父亲决心把儿子留在家乡,并为他寻了一门亲事。

可是,父亲为自己包办婚姻的举动让粟裕很是生气,为了反抗,粟裕又一次离家出走。

只是,此刻年少的粟裕没有想到,这次离家出走,就是自己和故乡之间的永别。

身负重任

当然,那个时候,粟裕还没有什么时间去想家,他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他加入了常德的学生运动团体,决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革命往往伴随着危险,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的爆发,粟裕这一批进步学生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不得不暂时从常德撤离。

此时的粟裕已经不仅是一个学生,因为,他早在1925年便加入了叶挺将军所带领的部队。

在离开承德之后,粟裕很快又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革命者。

此时的他早已离家万里,因为外面白色的恐怖严重,革命者往往会牵连家人。

所以,粟裕不敢继续和家人联系,他孤身一人,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戎马生涯。

而在这期间,坏消息也时常传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粟裕尽量不和家中联系,以求保住他们平安,但他的身份还是很快泄露到了家乡。

在敌人迫害之下,粟裕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搬出城外。

而不久之后,父亲在郊外染病离世。

这也成了粟裕心中最大的遗憾之一,他竟然没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甚至,他都没有时间回家去,为父亲操办后事,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他的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所以,他不得不牺牲掉自己对于小家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解放不久后,粟裕的侄子从家乡赶来看望他。

这是粟裕多年之后,第一次见到了家乡的亲人,他激动万分。

可侄子带来的依旧是一个坏消息,那就是,他的母亲已经身染重病。

听到这个消息,一向稳重的粟裕万分焦急,他几乎立刻就想要给中央打报告,回家去看一看。

可是,几分钟之后,他冷静了下来。

战事初定,敌人随时有可能反扑,他身为指挥官,在这个时候离开部队,那是拿千千万万战士的生命开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阵子,陈毅知道了这件事。

考虑之后,陈毅劝说粟裕,可以回家去看一看,有各位同志的严密安排,部队不会出事。

听到陈毅的劝说,粟裕稍稍心安,决心把回乡提上日程。

可很快,他又想到一件事,他现在是个将军了,若要回家,绝不可能一个人悄悄的回去。

他问陈毅,若自己回家的话,需要多少人护送自己?

陈毅告诉粟裕,以他的级别,至少需要一个排才能够保证安全。

听到这个的回答,粟裕沉默了。

他这一去,必然兴师动众,到时候,又不知要惹出多少麻烦。

最终,粟裕放弃了回乡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令人感到安慰的是,组织上派人到了粟裕的家乡,把粟裕的母亲接到了南京。

老人家多年未见儿子,本以为儿子已经死在了军中。

却没想到,儿子还好好的活着,而且做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欣喜万分。

或许是因为心情舒展,老人家的身体奇迹般的好了起来。

几天之后,这对23年未曾见面的母子,终于在南京团聚了。

其实,那段时间,国家的形势相对稳定,可能是粟裕回到家乡最好的机会。

可是,粟裕心里却有很多事情压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台湾还没有解放,西方势力虎视眈眈。

新中国的环境虽然看起来稳定,但其实,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是不可能为了一己私情,就贸然离开岗位的。

故土难舍

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粟裕决定继续坚守下去。

他相信,等到彻底和平的那一天,有了合适的机会,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到家乡了。

可是,这个合适的机会,等了近半个多世纪,却始终没有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时候,因为始终处在关键岗位,所以粟裕不能回去。

等到他日渐年迈,渐渐卸下了身上的担子,可以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却又彻底不允许了。

粟裕早年间在战场上受过严重的伤,并且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

甚至,在他去世进行火化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从骨灰之中发现了三枚弹片。

也就意味着,粟裕半生之中,一直在遭受病痛的严重折磨。

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粟裕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纵然人们想尽办法,却也没有办法,把这样一位病重的老人送回他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粟裕在申请被退回之后,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这辈子,从来不想给国家添什么麻烦。

不过,为了缓解粟裕的思乡情绪,中央决定,让粟裕从前的老部下张震,代替粟裕前往他的家乡看一看。

张震很快就去了湖南,在粟裕的故乡,张震拜访了他的亲人们,而且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带回了北京。

病床上的粟裕,看到照片上家乡的景色,不由得热泪盈眶。

那天,他和张震说了很久的话,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一直讲到自己青年时代的离家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离开家乡那么久了,可是,那些记忆却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

他把那些照片精心的保存起来,清醒的时候便要翻出来反复的观看。

所有人都在祈祷着奇迹发生,希望粟裕的身体能够再次好起来,希望上天能满足粟裕这个回家乡看一看的小小愿望。

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发生。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77岁的粟裕在医院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留下的最后遗愿是:“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最终选择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

参考资料:

人民网《粟裕独特的人格魅力》

张薇《粟裕故里,湘西明珠:湖南会同》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