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大多平庸,为何大明却能延续近三百年?

估计在笔者打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就有许多读者坐不住了。

在回答问题之前,笔者要先问问大家,什么是平庸,什么是没有什么的大的作为?

受到后世传记、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对封建时代的认知往往有一定的偏差。

比如说汉武帝,凭借北伐匈奴的功绩,获得了历史的赞誉,更是大家都家喻户晓。

但关于汉宣帝,大家却鲜有人知。

殊不知,其实汉宣帝才是真正灭亡匈奴的君王。

提到大明,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却没有人知道明孝宗朱佑樘。

事实上,明孝宗朱佑樘也是一个好皇帝,史学界都将他与汉文帝并列。

而且,就算封建时代的皇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事实上他们也并非全知全能。

一个皇帝的所作所为要受到当时的大环境影响。

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其实也就是个心比天高的富家公子罢了。

他最多算不上昏庸,能够把祖辈的基业延续下去。

要是乾隆处于光绪的年代,他不见得比光绪强到哪里去。

光绪虽然失败了,变法也成为了一纸空谈,可他积极进取,改革弊政,也不算昏君。

因此,历史上那些默默无闻的皇帝不一定昏庸,那些赫赫有名的皇帝,其实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的大明各代皇帝。

1.老朱

明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驱除后元,重建中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夺回自五代十国开始就被外族侵占的幽云十六州。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让汉族政权重新夺回了“万邦来朝”的地位。

朱元璋的功绩完全可以和刘邦媲美,甚至他的个人才能比刘邦还要强得多。

刘邦强在用人,萧何、韩信、张良,都是刘邦的依仗。

但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只可惜老朱待人苛刻,大明律法更是极其残忍,一不小心就来个“剥皮实草”,搅得大明人心惶惶。

对于那些开国功臣,朱元璋也没有给什么好脸色,动不动就诛九族。

当然,这也算是维护统治秩序的手段,毕竟有些人确实功高盖主了。

刘邦他老人家当年不也没手下留情么?

可怪就怪在朱元璋确实做的太过了,明初三大案动辄牵连数万人,杀得整个南京血流成河。

也因此,老朱的后世评价也下降了不少。

不过,就个人来看,朱元璋绝对是一个能干的好皇帝。

说完老朱,咱们再来说说朱允炆

2.朱允炆

若是生在太平年代,朱允炆估计还会有一番作为,毕竟老朱已经把能威胁他的功臣杀光了。

可老朱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朱棣会造反。

为了避免背上“杀叔”的罪名,朱允炆再三强调不能杀死朱棣,这也给了朱棣直捣黄龙的机会。

这里笔者也要强调一点,朱棣并没有征服天下,而是攻下了首都,让山东方面守将都傻了眼。

3.朱棣

朱棣是一个能征善战的人,他从小就追随李文忠表哥生长于军营之中。

登基后,朱棣五次御驾亲征,修缮永乐大典,被称为“成祖”。

只可惜,这么能征善战的朱棣却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他杀侄,诛杀朱允炆派系大臣,并歪曲历史事实,掩盖自己造反的罪行。

特别是朱棣好大喜功,后期穷兵黩武,给大明财政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当然,朱棣确实把蒙古人打得找不着北,奠定了明朝几十年的和平。

4.明仁宗朱高炽

虽然朱高炽是一个十足的大胖子,而且腿还有点瘸,不过他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好人。

他为许多人都平了反,宁愿背着一个不孝的名头也要给天下一个公平公正。

只可惜好人不长命,朱高炽在位半年,就去世了。

5.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和父亲在位的十年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让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仁宣之治。

只可惜铭瑄总朱瞻基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仅只有十年,而且还因为好玩蛐蛐饱受世人诟病。

6.8明英宗朱祁镇

这是一个奇葩,因为土木堡之变,所以朱祁镇是一个两段为帝的人。

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是一个“中二少年”,做了许多荒唐事。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看透了世事,安心做了一个平庸的皇帝。

7.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在哥哥朱祁镇“北狩”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守住了大明江山。

可惜由于身体不好加上没有后代,他的一生过得都不怎么如意。

这里笔者也不过多评价,不过,至少这个“临时工”切切实实地守住了大明,这一点他值得所有人尊重。

9.成化皇帝朱见深

朱见深也是个苦命的人,父亲朱祁镇被抓走后,他也无辜中枪,从太子成为了沂王。

不仅如此,因为父亲和叔叔朱祁钰感情破裂,他也要时时防备身边人的刺杀。

最艰难的时候,朱见深身边只有一个宫女侍奉他,这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万贵妃身材臃肿,见识粗鄙,甚至比朱见深大十几岁,可由于两人共同经历过生死,所以朱见深一直很宠爱万贵妃。

朱见深由于年幼凄惨,所以身体薄弱,没有什么治国才能。

他在位期间纲常混乱,小人、奸臣纷纷粉墨登场。

西厂也是朱见深在位期间发展壮大起来的,西厂与东厂的斗争更是让大明百姓过得水深火热。

朱见深和他的老爹一样,都有巨大的心理伤害阴影,这一点从他钟爱万贵妃就能看出来。

朱见深也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10.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是明代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也是笔者最为敬佩的人。

朱佑樘的经历远比父亲朱见深、爷爷朱祁镇还要凄惨,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怨自艾。

他不仅仅是一个能干的好皇帝,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

朱佑樘的母亲是一个西南造反部落收回来的奴隶,一直在宫中库房干一些苦累的活。

一次偶然,她得到了朱见深的临幸,并怀上了孩子。

当时万贵妃仗着朱见深的宠爱,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特别是万贵妃生不了孩子,更不允许其他妃子怀龙子。

一旦发现其他妃嫔怀孕,万贵妃会第一时间杀掉她们。

也因此,朱见深一直都没有子嗣。

当得知朱佑樘出生后,万贵妃立刻派人过去诛杀这对母子。

杀手见母子二人实在可怜,就没有下手,反而谎报万贵妃已经完成了任务。

就这样,朱佑樘和他可怜的母亲最终得以保全。

之后的几年里,朱佑樘在皇宫里吃着百家饭。

好在宫女和太监们对他都很照顾,让朱佑樘最终健康成长。

这一群生活在皇宫底层的普通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小人嘴脸、明争暗斗。

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照顾着朱佑樘这个并未被承认的皇子。

朱见深老去后,仍没有子嗣,不禁哀叹,这个时候太监张敏才最终下跪决定告诉他还有一个儿子。

之后,朱佑樘被册封为太子,而张敏和他的母亲却都遭到了诛杀。

或许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善意,朱佑樘耳濡目染也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

即便母亲遭受了不白之冤,朱佑樘也从来没有想过对万氏一族复仇。

在位期间,朱佑樘勤勉政治,将大明再次中兴。

只可惜,好人不长命,朱佑樘最终因为过度劳累,英年早逝。

历史上将他与汉文帝、宋仁宗媲美,也算是给他一个公道。

11.明武宗朱厚照

因为明孝宗朱佑樘英年早逝,所以并没有来得及教好自己的这个儿子。

明武宗是一个贪玩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国家大事全靠内阁处理。

由于他喜欢贪玩,特别是喜欢打仗,所以经常溜到边关玩耍。

不过明武宗还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即便边关将士不允许他出城,他也从不恼怒。

他也明白那些大臣都是为了自己和国家好,奈何自己抑制不住贪玩的性格。

为了打仗,他甚至册封自己为将军。

由于贪玩,明武宗最终没有留下子嗣,让明孝宗一脉最终绝嗣,很是悲哀。

12.嘉靖

嘉靖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虽然他从不上朝,却将国家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大奸臣严嵩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宠臣,而不是权臣。

严嵩晚年失宠后,嘉靖轻而易举就将严嵩法办。

不过嘉靖此人极度自私,在他眼里自己的面子大于一切,因此大明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

因为嘉靖过于古怪,还引发了壬辰宫变(十几位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的凌辱,想要勒死他)。

不过在皇帝才能来看,嘉靖一生也算中规中矩。

13.明穆宗

明穆宗在位只有六年,且一生都生活在父亲嘉靖的阴影中。

不过,明穆宗在位期间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贤明大臣,创造了“隆庆新政”,比他的父亲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14.万历

万历和他的爷爷嘉靖很像,也是个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主儿。

万历未成年前,朝政由张居正把持,张居正实行新法,使得大明有了不一样的风气,国力也一度得到恢复。

只可惜张居正死后,万历就抛弃了张居正的新法,把朝政搞得一团乱遭。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这里笔者还要给张居正喊一声冤,他尽心尽力辅佐万历,最后却晚节不保,甚至尸体被拿出来鞭尸,属实有点惨不忍睹。

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且此厮沉迷酒色,啥也没干,这里就不多说了。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玩了七年木匠活,还留下了个大阉魏忠贤。

但这里笔者还要给魏忠贤说一句公道话,魏忠贤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魏忠贤在位期间,虽然专权,但他老人家对国家大事上可没含糊。

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他也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不过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铲除魏忠贤。

崇祯皇帝曾六次下“罪己诏”,可惜他生性多疑,错杀袁崇焕,最后落得个煤山自缢的下场。

崇祯继位之时,大明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大规模水旱灾害此起彼伏,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崇祯实在无能为力。

总结

纵观大明十六皇帝,大家就会发现明朝绝对没有特别突出的昏君。

而且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巨大,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封驳皇帝的决定。

特别是明代总是隔三差五出一个好皇帝,这也使得大明政权的船可以继续开下去。

而且平庸不能只看这个人的个人成绩,也要看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如果有人继位之时,天下太平,繁荣昌盛,那他再怎么也不会差。

而向崇祯这样继位的时候就是一个烂摊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此外,清朝建立后,出于政治目的一直歪曲事实,扭曲、丑化明朝,也极大的影响了明朝的形象。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