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上面其实一直心系老百姓的过得好不好,也是一直关注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等等政策每年都要提,对于民心工程,更是拨款大力的支持,然而,上面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到了下面的执行端,却总会有些糟心事。

最近,央视报道了安徽一起不可思议的饮水工程,本应是一项惠民工程,最后却成了“豆腐渣”工程,水管浅埋、水表箱位置不合理等等问题频出,这导致耗资1400万元的水管网工程迟迟得不到验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涉事三方的回答更是惊掉下巴,那1400万元的工程款去哪儿了呢?不禁令人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脉络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靠近长江,下辖八个乡镇,然而,当地居民一直有件糟心事,乡镇的用水大多都是民营水厂在负责,这些民营水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水管基本无人维护,水质浑浊、水管破冒、滴漏严重等等问题让当地村民用水困难,生活也是非常的不便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为了解决农村的饮水问题,投资了近2亿元进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其中一部分资金用来进行自来水厂的改造和扩建,与此同时,动用1400万资金进行水管的改造。

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啊,水管、水厂建好,质量达标,百姓高兴、当地也有政绩且得民心,但事情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水关乎着村民的健康,当得知当地要建设新的水管替代旧水管,很多村民都是打从心底开心的,然而,随着水管网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工程槽点开始暴露在大众视野。

第一期的工程本计划从2022年底破土动工,并于2023年11月建设完成并交付验收,但投入使用几个月后,村民发现工程质量实在是堪忧,管道裸露在地表、冬季低温环境下还会结冰,导致当地村民经常好几天都没有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裸露在地表的入户支管道,这个魔鬼设计是谁拍板的呢?

按照设计的要求,一般入户式管道是要埋在地下至少三十公分深的,这样才不会低温冻上或是遭到损坏,想一下,如果一辆卡车经过,不小心带上这个管子,这一片的水管网就得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铜闸镇的水管质量问题最为严重,除了管道裸露在地面、低温天气易上冻等问题,水表箱摆放位置也是极为的不合理,一个好端端的惠民工程,硬生生的就成了“闹心”工程,因为质量问题迟迟不能验收。

铜闸镇当地介绍,已经完工的一期水管网工程投资资金高达1400万元,关系到5300户、2万多村民的饮用水安全。

如此重大的工程,涉事的施工方监管方为何如此不上心,层层监管层层失守,监管方为何形同虚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方回应

水管网一期工程项目时间节点已过,而验收却迟迟未完成,铜闸镇政府部门早早的知道了质量问题,却对施工方和监管方未出任何的处罚,整件事都显得非常的蹊跷。

面对镜头,涉事三方个个理直气壮,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殊不知村民洗个澡都有可能没水了,但凡有一点诚恳和内疚的态度,积极的协调并解决目前的问题,我想此次采访也不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施工方,按道理对自己的工程质量应该是最了解的,每天铺了多少水管,期间遇到啥问题,这些都应该有施工日志,且应该第一时间汇总给到监管部门。

可是令人气愤的是,马鞍山市祥鑫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陈总对于目前的质量问题心里也没底,面对记者询问,他竟然淡定的说道:质量问题都没有记在施工日志。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更有意思的是,他竟然表示只能重新一处一处的排查。

如此混乱的施工管理,记录流程也是不规范,作为项目负责人,竟然连施工的质量都不知道,那他平时都在干什么吃呢?交付质量如此的差,甲方的钱是这么好拿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监管单位,安徽龙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含山分公司负责人彭总面对镜头,则非常的淡定,监管单位承认工程有质量问题,但当记者询问为何没有第一时间提出并记录在监工日志上时,彭总说了一套自我安慰的话,他提出施工方说已经整改了,那么这个质量问题就应该不存在了。

看到这个彭总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在其位不谋其职,那他在谋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续

整件事情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此重大的民心工程,为何三方都没有尽心尽责,水管网的建成对于老百姓来说,本应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如此却闹到了这般境地,1400万元的资金投入里面又是否有弯弯扰呢?

巨额的工程款中,钱投下去了,可是工程质量却远远低于预期,涉事的施工方、监管方都存在着失职的问题,好好的民心工程,为何就变成了闹心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层层扒皮转包,100w的到最后施工的那里有20w就是菩萨保佑了,能有什么好质量”

似乎很多网友对于工程的潜规则都很了解,层层转包之下,最后到施工方手里的钱搞不好还会拖欠,那么这项工程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涉事三方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毫无愧疚之心,希望当地尽快推动追责,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此事难免就不了了之,最后买单的冤大头就是纳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从小生在农村,家对面就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只见那条本就好好的马路,一遍又一遍的返修重建,这条路很神奇,总是修不好,小时候总是不理解。

后来长大了,原来不是路修不好,而是利之所趋,只是买单的冤大头竟然成了我自己,想想都觉得魔幻。

你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