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个明媚的春日,乘坐地铁至菜市口,穿过西砖胡同,便来到了法源寺前街。法源寺也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作为中国佛教领域最高学历教育机构,佛学院也具备硕士博士招生资格,或许是僧人的教室与寺院不在一个院落,我到的时候没有看到学僧的教室,只有满院的丁香花盛放如雪,清风裹挟着暗香迎面扑来。
原本是一个寺院,却不曾料到,不知何时竟成了景点,丁香花似乎将大半个京城的人都吸引了过来,人们乐此不彼地拍了又拍。
法源寺我来过很多次,每次也都是因为丁香而来,尽管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但是开在法源寺,仿佛花香的味道便大不一样了,当然,花朵背景为木质红窗棂的拍照效果也更显得静谧祥和,美得令人惊艳。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最初叫悯忠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光阴越久,故事也就越多,历史里的故事大多贯穿了悲怆的过往,法源寺也不外,从寺院最初的名字“悯忠寺”或许就能猜测个大概。
1300多年岁月里,历史前进,朝序在迭代,地处帝都闹市的法源寺,自然不能够独善其身,“悯忠寺”,这名字顾名思义,就带有纪念忠烈的味道。实际也正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不顺服高句丽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武则天完成全部工程后,赐名“悯忠寺”。
也就是说,这里原本就是唐朝的一个烈士陵园。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辽代,悯忠寺被毁,但不久即奉诏修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寺僧相王容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祟福寺。清朝雍正帝赐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四十五年(1780年)又有过较大修整,在大修完工后,乾隆帝亲临法源寺,赐了“法海真源”牌匾。
“禅林花海,法源丁香”,面积不大的法源寺,是一个时空浓缩的中国历史舞台。纵观法源寺这一千多年的演变,它与中国历史奇异的交融,使它更多了一分厚重与沧桑厚重之感。
游走在花开满目的寺院,从花朵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窥伺这座传奇庙宇,这里的建筑瓦砾与朝代、帝王、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么,再看看那块“法海真源”,就不会只单单感叹挥毫间的行云流水了。
据说法源寺的丁香从明清开始就已闻名京城。据史书记载,古代的京城有三大花事,一是法源寺的丁香,二是崇效寺的牡丹,三是极乐寺的海棠,每一处花开都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文人雅士和百姓们争相观赏,如今,崇效寺的牡丹迁到了中山公园,极乐寺的海棠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独法源寺的丁香,因有着诗意的承载而声名远播,成为了北京文化的血脉。
今年法源寺的丁香诗会是在4月17日,当天寺院不对外开放,只是定向邀请的人才能参加诗会,在网上搜索了下,也没见到历年的诗会现场,不知道诗会盛况是否与这里的丁香相匹配呢?
这似乎和游客无关,我们只要知道法源寺的丁香很美就够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