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你是否曾遭遇过以下困惑:试用期是否需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员工是否真的只需提前三天通知便可轻易被开除?若未能完成整个试用期而选择辞职,是否意味着将无法获得应得的工资?另外,当你提交了辞职信却尚未得到公司的正式批复时,昨天未能按时上班是否会被视为旷工,进而被扣除高达1000元的工资?这些看似平常却实则复杂的问题,往往让职场新人感到无所适从。

这些常见的试用期套路你有遇到过吗?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你知道吗?距离毕业一天天临近,有很多人还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很多不了解,现在先从试用期简单说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一位女士在试用期内被无故辞退,她当场为HR普及法律知识的行为赢得了众多人的关注。众所周知,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常被戏称为“卑微的打工人”。对于这位女士的行为,有人觉得她过于小题大做,但也有人认为她的举动为其他劳动者带来了希望和启示。毕竟,即使是正式员工也时常面临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对于试用期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为此,本文旨在探讨试用期内劳动者权益相关的问题,希望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试用期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区别

先从二者权利的区别处入手,其他的方面可以参考正式员工的有关规定。

(一)合同解除

1、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试用期的员工离职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辞退试用期员工时需提前通知的天数,因此,理论上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然而,这一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必须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试用期的要求。这一证明过程实际上相当复杂且严格。

首先,用人单位必须拥有一套明确、合法且合理的考核制度。这套制度通常会在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等文件中进行约定,并且必须予以公示,确保员工能够充分了解。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是在决定辞退员工时才临时提出所谓的“录取条件”,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其次,录取条件必须在试用期内提出。一旦试用期结束,用人单位便不能再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对劳动者的工作表现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并在必要时及时提出反馈和指导。

因此,虽然法律并未对辞退试用期员工的通知时间做出明确规定,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的行为合法合规。同时,劳动者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对于不合理的辞退行为,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经济补偿金

法律规定多种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而试用期员工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工资待遇

虽说转正后理应享有更高的工资,但试用期的劳动者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以上是试用期员工与正式员工最大的不同,其他方面可参照正式员工的相关规定。

试用期有加班工资吗

试用期的员工也是有加班工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试用期长短是用人单位可以任意设置的吗

许多人曾遭遇过试用期期限不明晰所引发的问题,例如试用期无限延长导致转正变得遥不可及,或是试用期设定过久,甚至在试用期结束后仍无法顺利转正,设置多个试用期等等。实际上,对于试用期的期限,法律规定有着明确的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之间,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这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过度侵害。对于那些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这是为了避免短期工作被滥用试用期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它并不是独立于劳动合同之外的独立期间。如果劳动合同中仅约定了试用期,那么这样的试用期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这段期限应当被视作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吗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用人单位采取转正之后再签合同的做法,这其实是不合法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同样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合同,且试用期超过一个月,劳动者有权从第二个月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试用期内也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和保障。因此,试用期期间也是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按时支付工资。

试用期被辞退可以要求n+1吗

"n+1"方案中的“n”,实际代表的是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数,具体来说,每满一年的服务期限,企业应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工作年限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则按照一年的标准计发补偿金;若不满六个月,则按半个月工资计算相应的经济补偿。

至于其中的“1”,它指的是“替代通知金”,也就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企业选择不提前30天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而是直接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替代通知期的经济补偿。不过,采用这种方式必须满足《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所列举的三种法定条件方可实施。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存在以上情况,用人单位才可以通过支付“代通知金”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提前30天通知也不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这种合同解除的方式不分是否转正。其他情况除合同到期外,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属于违法辞退,劳动者可以要求2倍的经济赔偿。由此可以看出劳动法从多方面限制用人者的权利以保护劳动者。

虽然用人单位可以随时开除试用期员工,但其负有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否则亦属于违法辞退。

如何维权

首先,当面临劳动争议时,优先建议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为此,你需要事先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积极搜集有助于证明劳动关系及其争议事实的相关证据,这可能包括劳动合同、上下班打卡记录、往来沟通的聊天记录、参与的内部会议纪要等各类文件资料。

倘若协商途径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接下来可以考虑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即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请注意,提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限是一年,自权益受损之日起或自应当知晓权益受损之时开始计算。

除了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还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违规行为。这样双管齐下,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存在着多种路径可供选择,各有优缺点。劳动仲裁作为一种手段,通常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申请仲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题。比如,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缺乏有效证据来确立劳动关系的存在,仲裁机构可能难以受理案件。即使成功立案,也可能由于证据不足而在审理过程中不利于胜诉。即便胜诉,后续可能还需经历一审、二审等司法程序,整个过程可能会耗时较长。

另外,投诉举报也是一种较为便捷的维权方式,其成本相对较低。然而,这种方法也并非万无一失,因为用人单位有可能针对投诉提供看似合理的辩解,导致双方对事实认定存在分歧,进而使问题无法通过投诉渠道得到彻底解决,可能反而导致拖延更长的时间。

但是不论如何,收集证据材料都是首要、且必须的!

维权虽不易,但要敢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有需要,可以留言咨询求助,也可以在劳动权益保障平台【劳动保障权益交流圈】与其他劳动者沟通交流。

欢迎关注我们。

劳动保障权益、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权益维护免费咨询,并不是干巴巴对法律条款的答复,而是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答复。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有你认识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