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培训和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相对于孩子,其实有的父母更需要教育和成长。下面这些建议,家长们应该了解一下。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力发展关键期(2-8岁)

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2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懂得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相关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

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

不当众教育孩子

孩子也有尊严,也要面子。当着外人的面数落孩子,不利于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7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没有任何人能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不要以忙为借口,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8

在孩子面前多夸陪伴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陪伴师。家长和陪伴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陪伴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陪伴师的"不是",批评陪伴师,甚至与陪伴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陪伴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