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

在当前中国,县级行政区划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级行政建制,中国 所 统计的县中不包括港、澳、台、市辖区、林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此 外,黑龙江省有两县数据缺失,未计入。

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占据了全国 90%以上国土,70%以上人口,约一 半的 GDP 。在现行行政体制架构下,县一直是极为重要的行政建制, 具有相对完整的政府架构和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能否及如何调动县 级政府积极性,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各方面功能,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 阔、人口众多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

新中国行政架构本来是设有四级政府,即中央、省、县、乡镇四 级,全国两千多个县级政府,平均下来每个省级政府管辖范围内就有七 八十个县级政府,这样的管辖幅度超过了合理规模,很难管好,因此在 省以下设立地级行政公署代省管县。 改革开放以后,地级行政公署普遍 改为地级市政府,中国因此有了当前的五级政府架构 ,县级政府隶属地 级市政府,省不直管县。

改革开放以后,为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允许地方政府具有一 定发展经济的政策灵活性。 具有完整政权架构和功能的县级政府在推动 经济方面具有优势。 调动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大力发展县域经 济,成为一个时期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些县大力 发展乡村工业,包括支持兴办集体经济性质的乡镇企业和以私人小作坊 为基础的民营企业。前者代表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南地区,后者 代表是浙江地区。 同期,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以 “三来一补”为基础 的 “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 乡村工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关于土地、 金融、税收、环保、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的许可与审批,县级政府往往 权限不足,需要向市级申请审核,再报省级批准。 在经济快速发展、管 理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县一级发展经济的权限不足成为影响县域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地市一级对县级的管理拉长了行政链 条,提高了行政审批成本,也就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到 2000 年前 后,从浙江开始,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强县扩权运动,几乎所有 省级政府都要求地市不能再限制县级行政权力,行政管理和审批权限 “能放尽放”,以 “减少层次,扩权简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具 体地,一般有两种扩权形式: 第一种是直接将 一些重要的县计划单列, 将之从原属的地市中独立出来,由省直管; 第二种是虽然县仍然隶属地 市,减少地市对县的审批权责,县在很多重大管理审批事务上直接对省 负责,仅在市级备案。

通过强权扩县,省县之间联系更加畅通,甚至直接越过市级层次, 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行政效率。 站在基层看,县一级有了更大管理 与审批权限,就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可更好地激 活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必然会带动地方经济的成长。 不少研究 揭示,正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推动中国创造了持续高速经济发展的 奇迹。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的成长,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大概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止;二是招商引资 时期; 三是规范发展时期。 与此相应的中国市场经济有两个阶段: 第一 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至 20 世纪 90 年代的卖方市场阶段,这个阶段只要能 生产出工业品,就不愁卖不出去,这是乡镇企业可以快速成长的前提;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买方市场,工业品出现过剩,质次价高的乡村工业产 品被市场淘汰,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关停转制,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 几乎全军覆没。 苏南地区利用集体经济优势招商引资,保持了经济增长 势头,浙江民营经济利用体制优势顺利实现了优胜劣汰; 珠三角地区一 开始即 “三来一补”“两头在外”,伴随中国加入 WTO 后,如鱼得水, 经济持续增长。

在发展乡镇企业阶段,甚至在招商引资阶段,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 自主权是十分重要的,县级政府经济自主权越大,就越是可以在土地、 税收、环保、金融、劳动保障诸方面采取有利于本县经济发展的政策, 也就越是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不同县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激 烈的经济发展竞争,县级自主权力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除 此之外,地方经济发展还依赖其他方面的条件。 同样是强县扩权,不同 地区存在很大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成功抓住了地方经济发展 的时机,占据了市场先机,实现了 经济增长与发展转型。 虽然中西部地 区县级政府也建了开发区,大力度招商引资,给予巨大政策优惠,却因 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及不具有区位优势,而导致很多的开发区不死不 活,既不能创造 GDP ,提供就业,更难创造税收。以我们调查的中部 A 县为例, A 县规模以上企业有 80 多家,集中在县城工业园区的规模以 上企业有 65 家,其中 80% 是 “可以维持,但利润稀薄”的低端制造 业,其余 20% 则是 “僵尸企业”。园区所能创造的税收贡献有限, A 县 工业税收只有 2 亿多元 / 年,其中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只有 5~6 家。

沿海地区内部也存在差异。浙江是全国最早推动强县扩权的省份之 一,浙江县域经济发展也相当好,全国百强县,浙江有 20 余个,仅次 于江苏。 无疑,浙江强县扩权改革对于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 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强县扩权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远不是简单的正相 关关系。 江苏是全国强县扩权改革比较晚的省,却有全国 最多的百强 县,超过浙江地区。

近年来,强县扩权改革给予地方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调动地方 积极性。 但是地方政府的积极行为并不必然带来当地经济发展。 江 苏、 浙江和珠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强大,几乎无一例外是制造业发达,而制 造业正是当前中西部县域经济的短板。 缺少制造业,就没有制造业带来 的大量就业,也就不可能支撑起第三产业。 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当然也 就不可能建立在房地产市场上。 农民进城买房,要是没有就业,他们在 县城就不可能待得住。

以浙江代表的一些地区实现县域经济良好发展,有四个方面的条 件: 一是浙江地处长三角地区的良好区位; 二是民营企业在卖方市场时 期获得高速成长的先机; 三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市场先机; 四是浙江实 际上已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带的内在组成部分。 这些市场条件是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强县扩权促进了这些因素发挥,起到了放大作 用。 而中西部地区,除靠近省会城市的极少数县进入百强县以外,无论 这些中西部省是否进行了强县扩权改革,都很少有县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离开有利的市场条件,单独进 行强县 扩权改革,不能引爆当地经济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