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度的四月天,历时两个多小时,自贡城市书房“找回盐都”走进大安寨和扇子坝研学活动圆满落幕。非常感谢陈星生、钟旭和严俊儒三位老师为大家一路讲解,特别感谢93岁高龄的钟老夫妇为我们讲述大十四井和大六井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八点半,在洞口井扇子坝公园合影后,地方文化爱好者们踏着矫健步伐向大安寨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原大安盐厂医院前,严俊儒老师介绍到这里原为大三井,该井采用水举卤生产就不需要天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20多分钟步行,大家陆续抵达省盐校大门前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省盐校门前休息时,大家都在抓紧机会向陈星生老师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爱好者,还有不少大安盐厂退休职工,严俊儒和钟旭两位老师与老同事们谈笑风生,他们对大安寨和扇子坝简直是如数家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人打卡大安寨南门,也许要向上追溯好几十年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非常破败的王三畏堂总柜房,大家心中想必都是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爱好者是第一次上大安寨,在李氏楼房前驻足拍照的人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速通过这段“危险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生堂内钟旭老师为大家介绍这座宅院及其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星生老师在杨柳树宅院前讲述王德谦的抗日献金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大安寨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道向东门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东寨门古道休息时,严俊儒老师简单介绍了下一站大十四井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颜俊儒老师顶着烈日在大十四井遗址为我们介绍这座超大天车的来龙去脉,据颜老师介绍,“钟老回忆到大家已知的大十四井“天车”架总高是88米,我们在井架被拆之前已加高到差四十公分就一百米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俊儒老师不仅介绍了大十四井遗址,还特意拿天车模型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超大天车建造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回大坳口至九安寨弘法寺(原牛王庙),主持师傅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寺庙的历史发展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下山到大安扇子坝,这一带是中国发现盐岩最集中,最丰厚,开发最早,生产最繁荣,历史最悠久的盐岩井盐生产核心区,从地质意义和生产管理上,又习惯将这一片统称为盐岩坝。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由于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了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这里遍布的低矮天车调整升高为直插云霄的天车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建的大安寨隧道口聆听93岁高龄的原大安盐厂二车间主任钟老夫妇为我们讲述大十四井和大六井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从大安寨到扇子坝,又一次加深了大家对自贡井盐历史发展的认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大安扇子坝。陈星生老师在活动结束后制作的《走进扇子坝》卡片,再次诠释了扇子坝在自贡井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大家既兴奋又感动,既惊叹又感慨。这里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不仅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还历史以真实,会让我们更加从容。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没有今天更无所谓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