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老头全名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美国记者,他用镜头记录下的三、四十年代时陕北的人物风貌,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位老兄还很喜欢‘假公济私’给自己来一张,反正他的胶卷钱都是通讯社买单,于是被派去照相的他在自己的摄影集中成了半个主角,我们就来看看他在边区留下的身影吧。

1937年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说明,哈老头1937年应该是以国际调查团一名随行记者的身份到的陕北,门楣上悬挂的横幅上是汉语拼音的前身拉丁文字——欢迎调查团。这支调查团应该是民国政府邀请去陕北的,目的是监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无论怎么查找,码字的都没有找到该观察团到达陕北的确切时间。不过在哈老头的这张摄影作品中,出现了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因此这支调查团到陕北的时间,应当是1937年8月底。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本文主角哈老头是如何假公济私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战士手中的晋造汤姆森(带小握把)冲锋枪,成功吸引了哈老头的目光。这是AOC公司为美国军方制造的一款冲锋枪,但是由于造价太高而被美国军方否掉了,因此汤姆森冲锋枪主要被用于出口。

这款在美国不受待见的冲锋枪却在中国受到了大小军阀们的喜爱,以太原兵工厂、四川兵工厂为首的军阀兵工厂还纷纷仿制,其中尤以太原兵工厂仿制的晋造汤姆森最为出名。这种枪有个诨名‘芝加哥打字机’,当年的芝加哥黑帮特别喜欢这款能装50发大弹盘的冲锋枪,该枪因此成为了那个年代美国黑帮火并的标配。

于是在国内没机会摸到‘打字机’的哈老头,在陕北开了一把‘洋荤’。

这时的哈老头还比较年轻比较‘矜持’,所以当年他就只留下了这么一张‘假公济私’的照片。

1944年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6月,为了给访问延安的迪克西使团铺路,美国驻华大使馆派出了一个先遣的新闻团。在中国已经厮混多年的老油条哈老头,自然成为了这个新闻团的一名成员,这一次他可是一点都不矜持了,各种‘抢镜’大玩‘假公济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老头完全不顾哨兵警惕的目光,在挂着英文横幅的延安城门洞子下,叉腰挺腹来了一张个人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一起来找找看,这两张大合照里有没有哈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老头逮着机会,跟朱老总来了一张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连三张,这老兄真是会往C位挤啊,这也抢镜抢得太过分了吧。

哈老头在延安待得时间并不长,随着迪克西使团到达延安后不久,哈老头便申请去其他的根据地采访。哈老头的申请被允许后,他选择了去紧挨着陕甘宁的晋绥边区采访。

1944年晋绥

晋绥边区,哈老头被赋予了极大的自由,他可以和当地民众随意接触,因此留下了很多温馨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的瘦弱小毛驴啊,被那么大一尊的哈老头给压惨了。民兵岗哨好奇地看着这个高鼻深目的家伙,当年在那山西的大山里,外国人绝对是一个稀罕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比较,看来晋绥边区还给哈老头专门找了一头高头大驴啊,这应该是某个大村落的入口,站岗的民兵没有因为来的是八路军和外国人就放松警惕,依旧认真检查了他们的证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老头向可爱的小姑娘学习怎么纺线,真是时光如梭啊,那时的小姑娘如果今天还活着,已经是祖奶奶辈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兵磨制黑火药,哈老头也跑过去凑热闹,果然爱扎堆是不分国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老头对民兵的地雷来了兴趣,于是凑过去拿在手中把玩,陪同他的八路军干部为了不抢镜远远躲到了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烟斗与胡子的友谊三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的两位将军分别是358旅副旅长贺炳炎(左无右臂者,开国上将)和358旅旅长彭绍辉(右无左臂者,开国上将),两位将军是贺老总在晋绥边区的左膀右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以一张哈老头影集里罕见的风景照,来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