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天放是AI思维导图产品ChatMind的创始人,他一夜完成了产品搭建,三天和小伙伴完成产品上线,三周完成产品迭代,两个月后被Xmind公司成功收购。这一切发生时,他大学还没毕业。 我是由一位投资人朋友介绍认识了石天放,在与他正式接触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他许多信息,“国内第一个被收购的AIGC产品的创始人”,“00后创业团队”,“AI连续创业者”,直到我真正接触到他,我感觉在上述那些标签中,接触的是另一个石天放。 他高中曾因重度沉迷游戏休学一年,高考去了一个普通本科;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从高中他就注册公司,做了许多产品,实现了经济小自由;他最喜欢看生物学的书,生物学的思考方式影响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他认为ChatMind是他不值一提的创业成果,他完成产品迭代后就投入到新的AI产品中…… 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他较少描述ChatMind创业细节,反而输出许多商业的思考,聊到了创业中的许多“坑”,展现了一个年轻人的深度思考力。

▋ 最强创业来了,产品三天上线,两个月被收购

2023年3月6日,一所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静悄悄的,大四学生石天放的心中并不平静,他正在研究北大学生团队创造的AI工具ChatExcel。彼时,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积极探索AI如何创新落地,每天网上都会涌现大量AI应用工具。

ChatGPT刚出来时,石天放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喜欢“新”的东西,但ChatGPT似乎与以往的聊天机器人并无分别。直到他看到女友尝试用ChatGPT写一些东西,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他意识到这次可能不一样。

沿着ChatExcel的思路,石天放将网上所有GPT能结合的文本格式和文件格式梳理一遍,他发现利用Markdown做思维导图还未有人涉足,ChatGPT自身逻辑性强,是很好的可视化内容形式,做AI思维导图的构建成本也远比ChatPPT等方向构建成本低。他询问一些朋友的意见,不少人说这个想法很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天放和一位投资创始人咨询AI思维导图的可行性

他决定做出第一款产品。

石天放通过询问ChatGPT设计出一个AI思维导图的基本适配场景:“笔记总结、日程安排、项目管理、头脑风暴、框架梳理、一键演示”,接入ChatGPT后,它可以根据提示词自动生成思维导图。比起传统思维导图只提供工具,它还能提供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atMind产品页面

经过一晚通宵,石天放完成产品ChatMind框架的基本搭建。他又找到四个对AI感兴趣的朋友协作,三天内ChatMind顺利上线。

石天放将ChatMind分享到几个创业群,产品创意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许多人开发出了ChatMind新玩法。令石天放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用户利用ChatMind做短剧分镜,他写下“一个老爷爷抽烟的视频故事”后,得到了完整的视频分镜画面。

在零成本投入下ChatMind越传越广,3周时间积累了1万种子用户。他们也按每月20多元开启了产品付费模式。

ChatMind出场顺利,但问题也接踵而至。AI思维导图的天花板太低,石天放的团队三周时间就完成了ChatMind的产品迭代,很难再玩出花样。产品API接口烧钱太快,一天就要烧掉一千,如果用户增加十倍,就可能烧掉一万。ChatMind付费率在1%—3%之间,这个商业模式也将难以为继。他的团队伙伴不乏大厂工程师,面对这种情况,纷纷转向了其他更有挑战性的创新产品。

下一步商业计划该何去何从呢?

直到两个月后,石天放遇到了Xmind公司CEO孙方。

ChatMind被Xmind收购。

Xmind深耕思维导图领域多年,AI方向正是接下来探索的重点之一,ChatMind的出现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

▋ 一个连续创业者眼中的创新

石天放的创业看起来得心应手,其中一个原因是ChatMind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

石天放高中就做了一款据点游戏,效果不错,经济上自给自足。他大学是人工智能专业,又参加Vland的算法实习,李泽湘的XpartPark及奇绩创坛参与数据工作,接触到了AI领域的前沿信息,做了学习软件、虚拟人动作捕捉、AI工具DocGPT等约7类产品,在用户需求、技术使用、运营推广上积累丰富经验。所以做一款产品,拥有几万用户,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石天放对ChatMind“成功”的定义其实不以为然。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产品至少让人天天想用,但他没有看到这样的效果,或许是产品属性问题。在ChatMind迭代完善的第三周,他就把重心投入到新的创意中了,没再管ChatMind的后续发展。

在AI大爆炸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他认为AI时代prompt产品都是一样的,思维导图AI 工具的差异化做不了太大。关键是做首先被看到的那一个,占领第一波用户心智。

石天放一直喜欢“新”的东西,这是个性使然。小时他喜欢玩游戏,后来发现玩游戏不如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不少背景厉害的技术高手和创业者。比起学校枯燥无味的学习,他更喜欢在网上浏览一些小众但有趣的信息。高考后,他玩腻了所有的游戏,他又有了一个新爱好“看书”。他发现看书和打游戏一样,翻开一本书能解锁一个领域,各领域的书籍都是有用的,其中他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学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天放在即刻上记录日常思考

通过生物学的视角,石天放重新了解了世界,他认为生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生存,所以做一个东西首要限制条件就是活下去。为了更好的生存,人们会寻求资源、建立联系,这也解释了社交的原理。而一个人所有的情绪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于生存问题,一个人生存得更好了他会高兴,生存受到威胁他会难过。这些思考同样适用于产品中。

后来,他看到两位Open AI研究员撰写的《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对“创新”又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这本书非常重视“创新”的价值,许多人设定目标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现实是人们不一定能按照目标走下去,或者按照目标可能走进死胡同中。例如世上伟大的发明,如电脑,并不是一步步计划出来的。只有一直做“新”的东西才能挖掘真正的价值。未知会潜藏许多的机会,与其在一个人人看见的拥挤赛道寻找目标,不如发掘新的可能。快速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上就是石天放的技能之一。

在ChatMind之后,石天放又和不同人组队做了六七个项目,尝试了AI虚拟人、AI生图和AI虚拟聊天等方向,但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在这一过程中,他积累了一些AI技术和产品经验,那些创业过程中踩过的“坑”成为了他的宝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天放做的AI虚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天放做的视觉版的c.ai

石天放曾做了一款Muse相机,用户摆出一个姿势后,10秒钟可以生成一个好看的相机效果。而市面上相似产品需要20张照片,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生成相机效果。但石天放发现最后产品效果并不好,这些都是细节上的创新,而用户不在乎这些。产品的关键不在细节,而在位置,好的创新要做位置一定存在但别人还没做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一点时间都不要浪费。如“无人超市”概念就是种虚假创新,它并没有改善用户真正的购物体验。

人永远不能赚认知外的钱,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石天放后来和一位大佬聊到ChatMind时,大佬曾说没有小的产品,看的是创始人的格局。再小的产品也是可以抽象出来往上做的,甚至做到上市。石天放思考如果当时不卖ChatMind,或许会向视觉化大模型努力。不过很多事情要自己亲自尝试,才能体会其中三味。

如今,石天放又在为他新项目四处拉融资,许多投资人表示出兴趣。他认为确定性可能并非是一个好的标准,如他一直所坚持的,不设限反而更能接近终点。

石天放,ChatMind、Muse 相机创始人

采访实录

码客人生:你为什么一直强调追求“新”的东西?

我从小就喜欢搞新的东西,搞新的东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我感触颇深。这本书讲目标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设定好目标,不一定就会按照这个目标走。我们通往目标的路往往是曲折的,没有直线,如果你按照确定的目标走,可能会发现最后是一条死胡同,有时候绕个圈或者转个弯做一些别人想象不到的选择,反而能更好地通往目标。
一直做新的东西才能创造价值。大部分人就想设定好一个目标,但很多目标你是看不着的,100万人看到一个机会,和去发掘100个可能的新机会,这是完全不同的路。

码客人生:大学为什么选择人工智能方向?

分数卡在那里了。其实这就是我没设定目标,我要是设定目标我就去学前端或后端了。2019年的时候其实比较悲观,我觉得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快完蛋了。因为我的视角问题,我觉得大家都在做准确率优化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没什么意义,而我骨子里喜欢新的东西。
GPT出来的时候,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意思,因为我的偏见,我觉得它和以往的聊天机器人没什么区别。转机是我的女朋友在玩这个东西,她当时尝试利用GPT写一些东西,确实写了一些之前写不了的东西。我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让我现在开始看GPT这个东西,我觉得它本质上是一个内容池的事情,但是它不是比谁的AI算法更厉害,而是谁的内容池最好。跟AI搜索也是相关的,其实GPT就是把搜索引擎的长效性内容取走了,在之前是小红书把搜索引擎的时效性内容取走了,它只不过又重新做了这样一个把长链条砍断,让信息之间消除空间距离的一个事情。

码客人生:为什么选Markdown这个方向?

去年3月份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AI应用工具出现,都是AI结合文本格式或者文件格式这样的组合方式,我当时把这些文本格式全部列出来了,看哪些是别人没有做的,发现Markdown这块是别人没有做的。当时也看到PPT这样的也没人做,但Markdown是最好做的。

码客人生:ChatMind团队是怎么组建起来的?

我高中的时候参加过一个计算机比赛,拿过全国二等奖,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小伙伴。
刚开始是五个人,有我同学,有在腾讯做运营的,一个在上海公司做架构师,一个负责前后端优化的小伙伴,他们背景很厉害,但就是因为太厉害了,所以他们不太愿意干普通的事儿。后续又有我的其他朋友陆陆续续加进来,都是创业中认识的对AI感兴趣的人。后来这个项目养不活团队,被收购后,大家接下来各干各的事去了。

码客人生:做ChatMind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没有什么阻碍。你要是走错路的话,你会碰到很多阻碍,但这个路没有错,所以很轻松。一个产品的关键在位置上面,如果说技术的细节上,我觉得都没啥关键的。如果这个位置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大家都不需要,做什么都没用。

码客人生:你做ChatMind过程为什么这么佛系?
我觉得天花板太低了,主要怕做不大,但事实上其实它能做得很大,但我当时觉得做不到。我当时在学校里面看得东西太少,觉得这个东西太小了,就是个小玩意,它无论是价值还是受众,只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小领域,它能产生的价值可能也就是提高一些效率,我不觉得还能有别的玩法。
后面有一位老哥跟我说,这个东西没有小的产品,能做多大完全看创始人的格局。理论上所有东西抽象了之后,它都能往上走,更有甚者能做到上市。我现在想,我会往上做更方便的白板和可视化的一个UI,我就不去定位成思维导图了,定位成可视化大模型,输入输出一个给大模型做UI的一个东西。

码客人生:你讲创业路上遇到很多“坑”,能举个例子吗?

我在想什么样的例子是好的例子,因为有些例子它成和不成它都是好的方向,它成或不成都是对的,你放弃和做下去都是对的。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一个东西你要全部合力打出来才有效果。如果你少了一个力,它可能就歪了或者是打不出来了。其实主要还是用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大家只关注结果上的创新,不关注过程上的创新,现在绝大多数AI创业,都集中在过程上面,给AI产品加了无数丰富的功能,但这些跟用户想要完成的事情,有关系吗?

本文来自码客人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消息】: 1.《码客人生》开启新栏目:《读者来信》——每月精选往期文章的趣味评论,类似程序员“树洞”,评论选中者,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加运营者微信,领取奖励。 2.《码客人生》建立读者交流群了,讨论技术话题,分享文章看法,感兴趣的人可以后台加运营者微信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