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64年6月,被围困了数月之久的天京城在清军的炮火下终究还是没有坚挺住,湘军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内,天京失守,太平天国主帅李秀成被俘。

清军大营内,湘军的二号人物曾国荃见到了这位曾在战场上与他们厮杀数年之久的太平军主帅。此时的李秀成早已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面对清军的诱降,为了活命,他写出了数万字的供词。

一个月后,正当李秀成还在写剩余的供词时,却被曾国藩私自处死,留下了历史百年未解之谜。不过相比与李秀成的离奇去世之谜,李秀成在被俘后写下的供词则更加的扑朔迷离。

因为这份供词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被公开,给我们了解晚清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也为揭开忠王李秀成的离奇死亡提供了可信的凭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晚清中华大地上的“人间天国”

大清自从与洋人签订《江宁条约》之后,为了筹措战争赔款,加重了对东南数省的盘剥,腐败的地方官员也趁机巧取豪夺,对人民敲骨吸髓。

伴随着条约的签订,洋商洋布从通商口岸大量涌入,传统男耕女织经济遭到破坏,数以万计的农民纷纷破产。

东南数省的集市上已经看不见昔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的集市上随处可见卖儿卖女的穷苦百姓,再加上天灾人祸,鸦片肆虐,流民遍地,整个东南成了火药桶,只等着一粒火星将它点燃。

不久之后,这粒火星率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点燃,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了半个南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金田村一路北上,攻长沙,占岳阳,克武昌,势如破竹,沿线农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不断壮大。

短短两年,太平军已经拥众数十万,并攻占了江南重镇——南京,改为天京,建号太平天国。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震动了清廷,原先他们认为只是小股贼寇,谁能想到两年之后,半壁江山竟被太平军占据,俨然已经成了大清的心腹大患。

曾经叱咤风云,横扫中原,建立大清王朝的八旗也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

他们日日生活在温柔乡中,只知道提笼架鸟,连战马也骑不上去,怎么能依靠他们剿灭“发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开始被眼前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统治集团内部开始享乐腐化,军事战略上频频失误,错失了一鼓作气推翻清王朝的大好时机。

从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他们逐渐走向下坡路,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统治范围不断被蚕食,虽有几次胜战,但还是无法挽救太平天国江河日下的统治。

初心易得,却始终难守,未得天下,便幻想着先分天下,曾经目标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人间天国”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不可避免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二、“天国最后的柱石”忠王李秀成

天京事变之后,当年起义时在永安城所封的东、西、南、北、翼等太平天国的柱石已经倒塌,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领开始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多次击败清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缓解了多次危机。

此后的三河大捷,打的湘军连连败退,因功得到了天王洪秀全的赏识,被册封为忠王。

李秀成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之后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巧破清军的江南大营。他指挥太平军攻克苏州,占领杭州,将富庶的江浙地区纳入太平天国的版图,一度中兴太平天国。

可惜好景不长,太平天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几次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天国的颓势。

战场上的太平军腹背受敌,他们既要抗击西线战场的湘军,又要抵抗东线战场的淮军,还要防止洋枪队不时的袭扰。

后期的太平军兵少将寡,士气低迷,一直处于下风,即使是李秀成也无力回天,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中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被湘军俘虏,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失败。

后记

1864年,天京城破,李秀成被俘,一百多年以来,历史上对于李秀成评价却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一种积极评价是他有勇有谋,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深受民间百姓爱戴,被俘后,学习姜维用假投降计,委曲求全,不得已撰写自述获得信任,属于正面人物。

而另一种消极评价认为他刚愎自用,过于膨胀,被俘之后变节,对昔日残杀太平军的刽子手摇尾乞怜,主动提议招降剩余反抗的太平军,并积极撰写“供词”,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被曾国藩处死实属罪有应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成临死前留下的这份供词成为了破解这些谜团的关键钥匙,可在当时,这份供词受到了曾国藩的删改,供词一直到了60年代才被公开,真相才真正的大白于天下。

关于曾国藩为什么要删改供词,又为何要私自处死李秀成,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经过研究专家学者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原来供词中记载的不仅有太平军后期城破之前的真实情况,还有曾国藩诱审李秀成开出的条件。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所以曾国藩要删改供词,为了保密,需要杀人灭口,处死李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曾国藩删掉的原稿内容,一直成为了历史谜团,而仅凭他改掉的这两条就已经让清政府所不容。

湘军实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朝廷的忌惮,曾国藩为了毁灭证据,不让朝廷抓住把柄,这恐怕才是他要删改供词,杀人灭口的真正原因吧。

时也命也运也,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是非功过任人评,名利浮云一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