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浙江34岁青年律师孙沪在诸暨老家被邻居捅伤,4月8日凌晨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警方通报称,双方因邻里建房纠纷发生冲突,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据报道,孙沪邻居孙某甲2023年翻盖房屋时,为了方便施工作业,经协商将另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户村民的杂物间拆了,承诺建好后给人家重建一个。

杂物间这个事在熟人社会的农村是常见的,乡里乡亲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让人家用一下盖盖房子,只要关系差不多的邻居都会同意的。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孙某甲也算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他的房子建好之后,就准备着手给邻居重建杂物间。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孙沪律师的父亲却阻拦施工,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多次争吵,原因是杂物间位于那位邻居与孙沪律师父母家相邻的小过道里。

发生纠纷后,村里和相关部门多次介入调解未果,直至最后发生悲剧。

纠纷产生的具体原因和细节目前我们还不掌握,建有杂物房的小过道产权是属于谁的,是村集体的还是个人,它的存在有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例如影响通行等等,这些只能等官方通报了。

虽然纠纷产生的原因还待调查,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这件事情的背后,即农村邻居间常见的纠纷。

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或者现在还在村里面的人应该都知道,农村其实是存在很多的纠纷的,有明面上的,也有暗地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杂物间不是引发农村邻居间纠纷唯一的导火索,其他的还有浇灌、排水、施肥,房屋新建、房屋改造、维修、采光、拆迁等等各种原因,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利益分配协调不好,产生意见分歧,再加上沟通不畅持续积怨,最后导致邻里关系恶化,矛盾越积越大。

特别是村里资源和利益是有限和关联的,所以争夺就显得更加激烈,造成邻里关系紧张。例如,很多村民门口的抬得很高,下面有1米多的台阶,占据着门前的道路,不只别人不方便,自己也不方便。跟有的地方房盖得高一个道理吧,可以力压邻居一头,从心理上和面子上得到安慰。

这些事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件琐事,不可理喻,但是在一个以此来彰显社会地位和未来运气的表现手段,在激烈对抗中会造成彼此不说话、长时间处于敌对状态,甚至将仇恨代际传递。

所以,如何让农村少一些纠纷,能持续稳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第一时间说要依法依规、要遵法守法,要会用法律来解决纠纷,但是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最有效、最管用的武器是调解。

我们常见的画面是有纠纷了找一个有威望的中间人两边说道说道,把事情说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就是农村解决矛盾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现在的主要协调人是村里的干部,还有村里的能人、老人,他们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在解决农村纠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日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交往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抓紧充实调解队伍,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水平,发挥民警、综治人员、村干部、能人、志愿者的作用,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矛盾。

当每一个纠纷都能化解于无形,当每一个矛盾双方都能握手言和、解开心结,我们才是邻居,因为远亲不如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