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说到,波音在原麦道CEO斯通西弗的一系列蜜汁操作下,已经由原先倡导的工程师文化转向资本逐利文化,而这被认为是波音近年来出现重大事故的制度性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的制度是如何影响737MAX的具体研发制造过程的。

时间进入21世纪,这是于1964年推出,卖了1万多架的波音737由于设计老化、耗油量大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如果空客的竞品A320是安卓旗舰的话,那么现如今的737就是千元机。

空客A3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客A320
波音7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音737

当研发人员提议出给737更新换代时,波音CEO麦克纳尼却说没钱。波音每年利润这么大,又采取这么多措施削减开支,怎么会没钱呢?麦克纳尼之前说了:波音要吸引金融资本,成为一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于是波音每年拿出大量资金回购股票和分红,自然没钱搞研发了。

这一拖就到了2011年,在这一年,麦克纳尼终于痛下决心要用新机型替代737了。可是开发一款新机型意味着在生产线方面的推倒重来。据波音公司测算,需要花费的资金超过100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年营收的15%。

怎么办呢?公司内部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方案:进一步榨取737的“剩余价值”,即在保持现有布局的基础上,仅更换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新飞机将有70%的零件与旧型号通用,无需对厂房进行改造,预计开发成本仅为20亿美元。

难道仅用20亿美元,就能打造出新一代“航空印钞机”吗?答案是肯定的,波音737MAX横空出世。这款飞机最大的改进在于装备了两台全新的LEAP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功率更大,而且燃油效率极高,能够节省15%的油耗,这恰恰击中了客户的痛点。

波音737MA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音737MAX

然而,新发动机与737的旧机身之间却存在适配问题。具体来说,737的机身设计使得机腹距离地面较近。安装上更大更重的新发动机后,飞机的重心会显著后移,这导致飞机在起飞时机头容易过度上扬,构成安全隐患。但预算有限,对机身结构进行改动已不现实。

面对这一难题,波音的设计师们采取了一种投机取巧的策略。他们在机头加装了一对新的传感器——MCAS。这组传感器用于自动检测飞机的仰角,一旦检测到仰角过大,MCAS会自动调节尾部的水平尾翼,以纠正飞机的姿态。然而,这个新系统稳定性极差,误报频发。有时,即便飞机在正常飞行状态,传感器也会错误地认为机头正在上扬,进而错误地操纵尾翼,导致飞机突然俯冲,有坠毁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不稳定的设备,为何会被允许安装在民航客机上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使。波音在更换737 MAX的电子设备时,为了节省成本,并未对原有的排线进行全面改造。这种“省时省力”的做法导致了一系列适配性问题,但波音似乎对此并不在意。正如一位波音工程师所言:“737 MAX这架飞机,是由一群小丑设计的,而监管他们的则是一群猴子”。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美国的航管局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给这样的飞机颁发适航证呢?原来,在“9·11”事件后,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放松了对大企业的监管力度。新飞机的安全性检查逐渐转由波音公司自行负责,而航管局只是走个过场。更糟糕的是,波音公司坚持认为737 MAX与1967年首飞的旧款737属于同一机型,因此无需重新申请适航证,只需补充一些合格证即可。就这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也不攻自破。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在解决了适航证的问题后,波音还需要吸引客户下单。具体的做法是,一架737MAX标价约为4500万美元,但波音会提供一个基础配置方案,标价降至4000万美元,并允许客户根据需求自选配置。这种低价策略对于财力有限的非洲和东南亚客户极具吸引力。然而,为了降低成本,波音甚至在关键设备上进行了“减配”。例如,最早发生事故的两架737 MAX就是因为仰角传感器误报而启动了MCAS系统,导致飞机失控坠毁。其实,只需增加一个额外的仰角仪表就能避免这一悲剧,但这个仪表价值8万美元,波音让客户自己选,客户嫌贵没要。

坠毁的印尼狮航波音737MA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毁的印尼狮航波音737MAX

以上种短期利益驱动的行为,波音接连发生包括737MAX坠毁在内的重大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启示:

1.我们在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决策规划时,都要避免激进和“一刀切”,而是需要统筹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尤其是先问自己:这种模式适合我吗?保证原有模式的平衡稳定。

2.做任何事情都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

原创:晨枫财经

20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