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士顿在宣布液压机器人Atlas正式退役后,迅速推出了全新的电驱机器人,惊艳全球。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将从原本的液压驱动技术转向电驱技术,彻底改变了产业的技术方向和路径。

业界普遍认为,波士顿用电驱替代液压,是向成本低头的表现,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商业化落地。一直以来,液压驱动性能强,但成本较高,同时近年来电驱动不仅性能有所提升,成本也具有不小的优势。因此,这一事件被称作一个行业拐点,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特斯拉Optimus(擎天柱)、小米CyberOne等人形机器人都采用了电驱动的解决方案。除了成本较低外,还具有结构简单、驱动效率高等特点。可以说,电驱动已经成为了行业趋势。波士顿动力Atlas转投电驱动是大势所趋,其作为行业风向标,确立了电驱动成为行业主流,已是板上钉钉。

近年来,国内科技企业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赛道,除了小米之外,还包括小鹏汽车、科大讯飞、拓扑集团、优必选等上市公司,以及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等初创企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3月以来券商调研了中科创达、北特科技、金力永磁等多家机器人产业链公司。

总体来看,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科技巨头,例如小米等;其次是车企以及电动车产业链;最后是传统的机器人厂商。其中,其中,车企在特斯拉的带动下,纷纷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尤其是汽车产业链中的电机制造商,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能够较快地实现转型,全面布局更广阔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商业化落地也是人形机器亟待攻克的课题。西证券认为,驱动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包括成本考量和智能化程度。在智能化方面,多家厂商推出初步可行的人形机器人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成熟后,人形机器人使用成本有望缩减至人工的十分之一。

而国泰君安则认为,通用性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AI大模型赋能加速机器人产业化。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能够理解和执行复杂的任务,不仅能够处理视觉和语言信息,还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强大的泛化能力,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极大地提高其通用性。

特斯拉Optimus早已描绘了一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形象,可以兼具家用和商用两大应用场景,尤其适合在工厂,以替代人力。

去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透露,Optimus的预售价格为2万美元,预计在2025年上市。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也曾表示,旗下的远征A1机器人最快可能在明年商业化落地,目标售价20万元以内。今年2月,优必选对外称,其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在某汽车工厂进行“实训”。

综上所述,波士顿动力电驱Atlas人形机器人的上市,最大的意义就是为行业确立了电驱动这一技术路径。而对于中国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有能力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提供支撑。当然,成本控制和商业化依旧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