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肯定是后有“国”而先有“家”。

先有“家”,“先”到什么时候呢?

大约最早要到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了,最晚也在新时期时代早期。

“家”,亦称“家庭”,还被称作“家族”,是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家”的最主要特点,是靠血缘联结和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1年,瑞士人类学家巴霍芬在《母权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母权”的概念。

他认为,在家庭史上,母权制先于父权制存在并向父权制过渡。在这种家庭中,统治者是女人,财产由女人占有,各种事务由女人决定,亲属传袭依母系传递和计算。

后来有学者认为,母系家庭,只是父系家庭的早期形态。还有学者认为,这种母系家庭并没真正存在过。

不过,从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母系家庭。

例如,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村落发掘证明,母系家族成员一般住在一所中型房子里;周围的小房子,是为母系家族中的女性成员,“招了”外来女婿后居住的。这种婚姻形式,被称为“对偶婚”的。

“对偶婚”,是母系家庭时期的主要婚姻形式,特征是以女性为主,男性到女性家居住,婚期短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纳西族在上世纪中期以前,仍然保留母系家庭的“对偶婚”状态。宋恩常的《纳西族的母系家庭》一文,有很详细的考察。

西安半坡多处墓葬遗址证明——第一,当时的女性陪葬品几乎全都多于男子,这说明女子掌握财权;第二,合葬墓地,是以女性为核心的,说明女性的主导地位;第三,成年女性与儿童的合葬墓,表明了女性具有继承权。

以上情况,可查看西安半坡博物馆历次考古发掘简报和纪要。

这个发现,和德国学者缪勒利尔在《家族论》中所记载的他对苏门答腊蜜浓克保人母系家庭的考查结果一致。

仰韶时期的半坡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个时候还没有国家。

父系家庭出现于何时呢?

从中国的考古发现来看,至晚大约出现于距今6000-5000年。

这分两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阶段。

如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许多分间房屋,最大的有13米*10,大约能住十多个人,可能是原始社会晚期的男子同盟的集体住所,每个男子和配偶各住一间。这说明,男性家庭已经形成,但氏族公社依然存在。

河南荥阳点军台、唐河寨茨岗、镇平赵湾、南阳黄山,还有浙川黄楝树、湖北朱家台和清龙泉,都发现有上述类似遗址。

第二阶段。

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男一女的独立墓葬突然增多,这表明,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增强;同时,墓葬中没有显示男方或女方哪个居于主导地位——从下葬的位置和随葬品都看不出谁更占据优势地位——不过,此时原来女性的主导地位已经不见了。

大汶口后期墓葬中,出现了人殉现象,而且,男性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种现象,以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最为明显。这一墓地还有一个很奇特的情况,就是不仅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良渚文化特征。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这个时候的贫富差距已大大拉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姓”,其中应该隐藏着家庭变迁的历史。

关于“姓”,《说文解字》说是“女生也”——哪个母亲生的。

所有古姓,几乎皆以“女”为部首——姜、妘、姒、妫、姬、姚、姞、嬴。任也是,古代写为“妊”。

“姓”,最初的含义,表示的是母系的血缘关系;后来,才作为男性世系传承的线索。这个过程,恰好是从母系家庭向父系家庭的转变。

这种转变的完成,从史籍来看,是从《史记》记载的《五帝本纪》开始的。

“国家”从何时开始呢?

苏秉琦先生被称为“中国考古界的一座丰碑”。苏先生认为,从氏族社会转变为国家,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课题。对此,他的看法是——

中国“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转变的典型道路——古文化-古城-古国;国家发展的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国家形成的三模式——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北方草原续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距今约6000年的辽西红山文化,其石砌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表明其已经完成了从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进程。

就是说,那个阶段,中国已经形成了国家。

处于辽西建平、喀左、凌源三县交界处的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红山遗址,积石冢,表明了贫富的极大分化和阶级阶层的形成;祭坛和神庙,标志宗教和神职人员的存在;玉制礼器神器,是中国特有的权力和宗教的象征;冶铜遗迹,则说明铜石共存时代的到来。

红山文化和后红山文化,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古国群。

其后也处于辽西地区夏家店文化,则标志着早期青铜器时代的到来——取代了铜石并用时代。此时的聚落遗址,都发现了防御设施——表明战争已经是一种常态——战争,是国家产生的重要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有了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因此,也就产生了贫富差距和阶级阶层。

国家,是政治上层建筑。它至少要包括三个要素——即一定的地理条件、人口和主权。

国家,一定是代表着特定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

“家”和“国”的关系,从现代来说,“家”是“国”的“细胞”,“国”是“家”的保障——“国”是“家”的“大家”——没有“国”,“家”的一切都谈不上,即便是“弱国”,“家”的“成色”也会大打折扣。相信很多人,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即然“国”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会消亡,但这是相当相当长时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