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每个成年人都有过叛逆期,叛逆期的我们最讨厌父母给我们讲一大堆道理,让我们做这个,而不让我们做那个。

实际上,讨厌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只在青春期发生。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对这个反感。

想象一下,当穿好了你精心挑选的衣服准备出门,你的另一半让你换另一件TA觉得不错的衣服,你是不是觉得很烦。然后又对你穿的裤子不满意,让你穿其他裤子。你是不是有点郁闷,有时甚至会愤怒。

你并不孤单。事实上,这种愤怒的反应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努力无法达到甚至适得其反的原因之一。当人们觉得他们的选择受到限制,或者别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时,他们有时会反抗,做相反的事情。

科学家对此有一个术语:心理抗拒。心理抗拒是我们的大脑对我们的自由受到威胁的反应。对自由的威胁包括任何时候有人建议或强迫你做某事。健康传播专家指出,有时会出现对告诉人们戒烟的健康运动的反应。这些广告不仅没有减少吸烟行为,有时还会让人们想抽更多的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对自由威胁的强烈反应有两个部分:感觉和思想。当抗拒发生在我们的思想和身体上时,我们就会有消极的想法,我们经常感到愤怒、敌意和攻击性。

对自由的威胁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人会有做某事的冲动。通过反抗建议或规定的行动,可以恢复自己的自由。如果被告知要系好安全带,你可能会故意不系。这种反应被称为"direct restoration.。其他选择包括决定喜欢规定的行动;换句话说,改变你对安全带的看法,"反正我也想开始系安全带了!"或者,否认自由受到威胁。

研究人员表示,当她在研究这个概念时,她对自己的心理抗拒变得非常敏感。她注意到她的大脑会对最小的威胁做出反应。例如,当她丈夫说:“今晚有什么计划?”,她没有简单地回答“没有计划”或不管实际计划是什么,她发现自己有点恐慌,好像她丈夫问这个问题是要把她锁在她不想做的事情上。

消极的想法和愤怒伴随着抗拒而来,当你的大脑进行心理抗拒并试图重新构建这些场景时,值得花时间去注意,这样它们就不会对自由构成威胁。当我丈夫问我“计划是什么”时,如果我能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也许就能让自己远离那些短暂的负面想法和情绪。

重新构建体验,使其不再是对自由的威胁,这是我们可以尝试避免心理抗拒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试着记住,仅仅因为有人向我们提出建议或要求我们做某事,他们并不一定是想控制我们。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避免或减少心理抗拒的其他方法。一项研究发现,在被告知做一项特定的健康行为(比如用牙线刷牙或涂防晒霜)后,告诉参与者“他们可以自由决定什么对他们有好处”,能够减少抗拒心理。其他研究发现,诱导同理心或要求受威胁的人站在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的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减少抗拒。

当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时,你会有一种叛逆的冲动,或者你会感到愤怒吗?你一般会怎么做?

参考文献

Dillard, J. P., & Shen, L. (2005). On the nature of reactance and its role in persuasive health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2(2), 144-168.

Bessarabova, E., Fink, E. L., & Turner, M. (2013). Reactance, restoration, and cognitive structure: Comparative static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9(3), 339-364.

Steindl, C., Jonas, E., Sittenthaler, S., Traut-Mattausch, E., & Greenberg, J. (2015).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Zeitschrift für Psychologie.

Miller, C. H., Lane, L. T., Deatrick, L. M., Young, A. M., & Potts, K. A. (2007).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nd promotional health messages: The effects of controlling language, lexical concretenes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freedom.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2), 219-240.

Shen, L. (2010). Mitigating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The role of message-induced empathy in persuas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6(3), 397-422.

Steindl, C., & Jonas, E. (2012). What reasons might the other one have?—Perspective taking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in individualists and collectivists. Psychology (Irvine, Calif.), 3(12A), 1153.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