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药店行业迎来“关门潮”,大批药店主动注销退出,一省出台专门监管政策。

药店主动停业,监管规范来了

日前,河北省药监局发布《河北省药品经营企业暂停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以规范全省药品经营企业自主暂停经营行为,维护药品经营秩序,保障药品经营质量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意见稿》,对药品零售企业(含单体药店及零售连锁门店)暂停、恢复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包含药店在内,药品经营企业暂停经营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

1.经营不善而自主决定暂停经营的;

2.经营场所、仓库、人员等暂时无法满足法定要求而暂停经营的;

3.被行政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无法正常经营的;

4.企业认为需要暂停经营的其他情形。

《意见稿》提到,企业暂停经营的时间自报告之日算起,暂停时限不能超过《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前6个月。

企业自主暂停经营的,应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交停业报告及承诺书,报告中应说明《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暂停经营原因,明确暂停经营时限,并承诺停业期间不开展一切药品经营活动(含药品网上销售活动)。

暂停经营的药品经营企业恢复经营前,应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药品监管部门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规定组织对其进行符合性检查,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经营,并由药品监管部门在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向社会公布。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得恢复经营。

企业暂停经营但未报告的,或超过暂停经营报告时限且未提出注销申请也未申请恢复经营的,药品监管部门应按照企业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处罚

企业暂停经营期间擅自经营或超过报告期限擅自恢复经营,并且不具备《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条件之一的,依法在行政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药店关门潮,仍在持续

多地药监局发布公告,许多药店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近日发现,“药店主动关门”现象丝毫没有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观点认为,引发药店关门潮的原因,主要与药店“内卷”竞争直接挂钩,“僧多粥少”现象倒逼实力较弱的门店主动退出竞争。

另一方面,在门诊统筹政策落地过程中,许多药店由于处方问题,使得不少顾客回流至医疗机构手中,导致重点人群客流减少;其次,在集采和医保控价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普通药店企业的毛利处于下滑态势,再加上电商和O2O争抢线下份额,药店药价趋向透明化,价格操作空间也在缩小。

根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目前国内药店超62万家,且还处于增长状态中。有业内人士表示,药店行业生存发展如此艰难,增长势头不可持续。有人放言,国内药店至少应该倒闭一半,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需要一提的是,为了摆脱行业内卷,国内不少药店正在多元化、专业化转型,以谋求新的出路,例如销售“非药”类大健康商品,布局中医药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等。

当医保监管愈发成熟,监管部门将大量掌握定点药店的医保药品销售情况,对定点药店的“非药”业务也会大概率松绑。

老百姓大药房在公告中曾提到,门诊统筹落地后医保系统能获得全面的数据,对非药品的陈列会有所放开,非药品的消费频次更高,门店可以利用非药品高频带低频。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药学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