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

第一,不是所有“古人”都称已婚女性为太太,这个称谓,是明代才有的。

第二,即便在明代,一开始也不是所有“已婚女性”都称太太,中丞以上官员的“媳妇”才可以称太太。

第三,再后来,大约在明末清初,凡士大夫官僚的妻子,就都称太太了。

有人或曰,明代已经没有“中丞”的官职。

但不妨看明万历年间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里的一段话——“有一边道,转御史中丞,作除夕诗云:‘幸喜荆妻称太太,且斟柏酒乐陶陶。’”

他说,一个边远地区的官员,转任御史中丞,作了一首除夕诗说,高幸啊,我的拙荆之妻,也被称作太太了;于是,斟满一杯美酒,心里那个乐呀!

胡应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字里行间,不无嘲讽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是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在《节寰袁公行状》中曰:“中丞台皇遽无措,檄公往解散。”所言“檄公”,是登莱巡抚、兵部尚书袁可立。这是袁可立逝后,董其昌手书的他的“生平”。

明末崇祯时期文学家张溥写过一篇名为《五人墓碑记》的碑文。其云:“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这是说,当时“抚吴”的苏州巡抚这个“大中丞”,是魏忠贤的人,他抓捕了“周公”——因对朝廷不满,辞官会吴县老家的周顺昌。

无论如何,一周到明末,人们还是以“中丞”称呼巡抚等二品以上高官的。二品以上高官的“媳妇”,被称作太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太太”一词何以兴起的呢?

大概是如下的“发展线索”——

“太”字,古通“大”。所以,“泰山”,古称“太山”。

对人的称谓来说,“太祖”本作“大祖”。

《诗.周颂.雝.序》:“雝,禘大祖也。”《传》曰:“大祖,谓文王。”因为“大”通“太”,所以后世称开国帝王为“太祖”或“太宗”。

这个时候,称“大祖”的妻子,亦为“大”,文王之妻称“大姒”。《诗.大雅.思齐》云:“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文王的祖母,被称为“大姜”;文王的母亲,被称为大任(妊);武王的长女,被称为“大姬”。

这些“大”,都通“太”,且读为“太”,表崇敬。

秦汉以后,还有“太后”、“太妃”之称,一是对先秦称谓的传承;二是转为下对上的尊称。

明代,继秦汉、唐宋之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帝国时期。此时,文化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完全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阶段。

“太太”称谓的出现,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对过去帝王妻子尊称的继承;另一方面,又随着官员队伍的壮大、“扩编”,对一些高官的“媳妇”,也以“大”,此时已改为了“太”而称之了。因为“媳妇”们人数大大增加,不方便把每个人的姓赘于后,干脆就创造了“太太”一词作为泛称,通用。

这个进程,在明末清初,又进一步扩大到适用于所有官员“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太太”虽然表尊重,但尊重的是男权。中丞以上官员的“媳妇”可以称“太太”,因为“先生”是大官儿。后来,凡士大夫官员的“媳妇”都称“太太”,其实大多省略了前面的夫姓——张太太、李太太,是张家李家的太太

还请注意,“太太”在使用当中,一是同级同僚为表尊敬;二是下官及下人以下称上。

一般来说,皇上绝不可能称臣下之妻为太太;一开始,也很少有上级官员称下级官员妻子为太太。

再到后来,“太太”就与“小姐”、“先生”称为通用的尊称了,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