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奇探店

#hz,441

阴雨连绵的日子,吃到一家鲜辣落胃的川菜馆子,还是舒坦。

这家小店,开在写字楼底下,是在那上班的朋友推荐给我的。

能被打工人认可的馆子,肯定不会踩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从滨江跑去远,好不容易吃一趟,我就多点了几个菜。 菜不复杂,爆炒,吃个锅气。

第一道 风味炒鸡 。 辣椒炝锅,火候拿捏得当。 太早出锅鸡肉生硬,味道不足;迟了肉吃着柴,辣椒也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家的炒鸡,出来的鸡肉上来油光光的, 辣椒的香味箭一样冲进鼻腔 ,刺激口水分泌。

夹一块送进嘴里,牙齿微微接触到鸡肉,就能感觉到它的嫩滑: 嗯,看来事先炸过。

几块下去,辣味上来, 额头就微微冒汗了 。赶紧要了一碗米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道, 馋嘴跳跳蛙。

我是很爱吃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家的蛙肉大块,肥嫩,吃到嘴里的肉是弹牙的,一嗦就骨肉分离。

虽然吃着辣,吃了几口我就开始斯哈斯哈,但闻着香味, 真的很难让自己停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道菜刚上来,看到比我脸大出一倍的碗里洒满花椒和辣椒,我的心里还是微微犯嘀咕的。

但还好,这道菜看着凶猛、火辣,麻味和辣味都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再加上里面的莴笋脆嫩,正好成了中和剂,久煮之下却不怎么吸油,解腻又解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第三道泡椒肚条就稍显逊色。

辣度和鲜味都不温不火,不突出,吃多了甚至觉得有些寡淡。

好在猪肚处理得很干净,没什么异味,可惜啊,就是不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好,最后两道小炒又把水准拉了回来。

一道酸辣土豆丝,算是我去川菜馆的必点菜。

土豆丝出锅冒着热气,白净,粗细均匀,说明下锅前洗掉了多余的淀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豆丝没有发黑,裹着油发亮,看来师傅的火候控制到位,没有炒过头。

口感微脆,几乎没有淀粉感,很爽口。花椒和麻油提升了香味,可以说是嘎嘎下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煸豇豆,肉末居然是炸过的,吃起来像饼干碎,焦香有余。

豇豆也很清爽。炒蔬菜,吃的就是食材和锅气。

食材新鲜,火候到位,炒出来不会难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家店,对于浙大人来说不会陌生。

它原先开在玉泉校区四食堂二楼,也是川菜馆,属于浙大和重庆师范大学的合作项目。

那是90年代,只要遇到得了奖学金、追到女朋友、考试没挂科、比赛赢了球......各种好事,大家都乐意去这里搓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那时候的穷学生来说,川菜馆的油与盐,给味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记忆总是深刻而美好的,很多江南的学子,第一次在他家学会了吃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学生时代简单啊,吃饭就是吃饭,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没有其他目的。

那时候的餐饮也简单,没有铺天盖地的预制菜、添加剂,做菜就是做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店,也是浙大学子在去年十一月份开出来的。算上之前开的两家,这已经是第三家了。

但他们互相独立经营,不是连锁店,浙大食堂里的店,也不算是三家的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师是重庆来的师傅,做出来的菜就是当地味道。

“只是想延续玉泉的原汁原味,给出来的其他校友一种情感链接吧。”老板这样告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吃的客人,点几个菜,喝一瓶酒,也潇洒

写字楼能有一家这样的辣味菜馆,挺好的。

不管是川菜、衢州菜、湘菜...这些店,看着不起眼,味道都还不错。

比如我公司附近就有一家,一段时间没吃还会有点想。火腿炒农家豆皮、生炒鸡、小炒肉…他们家也几乎是不踩雷的。

最喜欢秘制鸡胗,“辣”绝人寰,切得很碎,炒得又弹又脆,我每次都哈着气,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的人几乎都爱这种辣。

我后来想,到底是为啥?可能如今一起工作的人,来自天南海北, 鲜香麻辣 的口味更吃得开 。

像这样的馆子,一碗一碗爆炒,有写字楼里的人久违的锅气;也可能就没有原因,下饭、性价比高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